中读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启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12分钟

58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46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修复前的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 )

“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造像位于大足县宝顶山大佛湾的南崖,据考证,由僧人赵智凤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大佛湾是个U形山谷,除了圆觉洞和毗卢道场是石窟外,其他佛像和经变都以摩崖石刻的形式雕于竖削的石壁上,这个完成于13世纪的佛教造像群是整个大足石刻石窟艺术的最后作品。大足石刻在大足县境内留下石窟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历经晚唐、五代至两宋达到鼎盛。“大足石刻也是佛教石窟造像运动自西向东,在敦煌、云冈、龙门之后的最后一次高潮,从此之后中国再没有过大的石窟造像。”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部主任刘贤高对本刊记者说。

比起石窟中的雕像,摩崖石刻造像在保护上存在劣势。“壁龛式的结构遮蔽面积小,再加上南方多雨的气候条件,佛像比敦煌、云冈和龙门等北方石窟造像更容易受到侵蚀。”相比之下,千手观音相当幸运,明代修建的木结构建筑大悲阁承担了保护作用。大佛湾中的部分雕像还留有贴金和彩绘的遗迹,但没有一尊像千手观音造像保留得这般完整。在大佛湾崖壁上,关于千手观音有文字记载的修缮有4次。明代洪熙元年(1425)的刘畋人撰写《重开宝顶碑记》,碑刻中有“……于是历载以来,重修毗庐殿阁,石砌七佛阶台,重整千手大悲宝阁……”这是有关千手观音造像最早的修缮记载。而最后一次则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目睹千手千眼观音大士月容减色修发虔心捐金重装满座金身……”但在前期调查中詹长法发现,千手观音造像主像最多处曾经历过8次贴金,“上朝峨眉,下朝宝顶”。宝顶山大佛湾自建成之时就是川渝一带重要的佛教密宗道场。时至今日,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诞生日,川渝境内来宝顶山朝拜千手观音的佛教信众仍然络绎不绝。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8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老王国的软实力

一场二十亿人围观的婚礼

64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