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3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钟泳麟最近在江诗丹顿定做了一块手表。他喜欢手表里的珐琅,手表制作工艺里的“微绘珐琅”必须以人手描绘图案,现在能做微绘珐琅的大师已经所剩无几。在功能方面很难突破,他只是要求在表面绘上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画《达娜厄》,背面是一个陀飞轮。这只手表做成需要花2至3年的时间,因为画那样的表面就得用近1年。对于这块独一无二的手表来说,“几百万元的价钱并不贵”。钟泳麟告诉本刊记者,只有人工制作的手表才能成为他的喜好,“如果手表都变成非人工制作,只是高科技的东西,我也不会再买手表了”。
2009年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让钟泳麟觉得“心碎”,因为在高档瑞士表中已经混入不知名品牌利用高科技制成的表,尽管在机械上、外壳上都挺复杂,并处于高价位,“这是个危险的趋势”,钟泳麟说。
他举了一个陀飞轮的例子:“像陀飞轮一条桥,一个很小的部件,大概1厘米大。如果手工做,可能要花两三天时间;而如果用机器,按一下钮,1分钟就可以做出几百、几千条。从去年开始,手表行业艺术和科技就较量起来,慢慢能看出人们喜欢科技的东西多还是艺术的东西多。这也算是无形的决斗,如果手工做的手表在这几年被打败,那就和1979年机械手表被石英表打败的现象是一样的,手表可能就变成不承载艺术的东西。当时的石英表比机械表贵3倍,石英表准确、不用上链、恒动力,在上世纪70年代是很高档次的东西,就和现在的高科技手表一样。”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