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盖房装修看通胀

作者:邢海洋

2018-02-24·阅读时长4分钟

70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35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今年,用工荒、输入型通胀和泛滥的货币合流,使得开工的业主面对一个紧迫而艰难的局面。

首先是用工费上涨,盖房子的费用,人工费涨了1/4。在北京,要找一名散工,瓦工大工的费用年前还是120元一天,小工80元,现在大工涨了30元,小工涨了20元。木工的费用,年前是400元一间,开春后涨到了500元,这还是在农村盖再普通不过的砖房。其次是砖的费用,红砖去年价格每块0.33元,今年最高涨到了0.50元,4月份回落到0.45元左右。木料的价格涨幅也相仿,沙子、水泥、电线和上下水管线的价格几乎无一不涨。如果说还有价格保持稳定的,那就是塑钢门窗的价格,或许是由于度过了暴利期,竞争变得激烈,厂家不得不薄利多销。那些普通的建材均随着通胀的步伐,以统计局公布的CPI数倍的幅度增加着业主的成本。在城市里,装修细工的日薪比农村里的工匠又多了一倍,装修费用的涨幅也大相径庭,包括水电路、贴瓷砖、局部一些小的吊顶,还有油工等,做完轻工辅料费用涨了不下20%,如果选择连地板、吊顶等在内的大包工程,涨幅更大。

如同房价不等于CPI,统计局当然不会认同盖房子装修的费用代表了居民生活成本。但在农村,对大多数家庭,盖房子却要掏空一个家庭的所有积蓄。而在城市,普通居民一辈子也难得经历几次装修,装修的多是新房。几个月前,现在能盖4间的房子还能盖出5间大瓦房,甚至在通货膨胀达到8%的2007年下半年,农民的积蓄能盖3间大瓦房,现在却只能盖两间。在城市里,装修虽占不到家庭储蓄的绝对比例,但现在,几个月的薪水却因几个月的延期开工付之东流。在我国,我们不妨仍以北京来粗略估算:一个年收入10万元的中等人家,居住在一套租住的两居室里,年花费应在三四万元之间,这意味着他们1/3的收入被用在了居住上;若是买房,这样的住房房价应在150万元以上,相当于他们一生收入的一半左右。这还是和收入比,若和日常支出相比,比例必定更高。其实,农村的情况也和城市不遑多让,农民盖房子虽没有送给开发商超额的利润,没向国家支付不菲的土地费用,但他们的收入却也有限。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8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清华基因

大学梦想与君子之道

101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