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力莎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01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4月5日,海地太子港,新总统马尔泰利在新闻发布会后向支持者致意 )
马尔泰利在竞选中高呼:“改变我们的政治惯例,改变我们的政治选择,改变我们的社会机构。”他还强调,如果当选总统,第一要务就是“让人们走出帐篷”。而这正是饱受地震、瘟疫、暴力和腐败之苦的海地所需要的。他的竞选团队组织了一场众星云集的演唱会来提升人气,还向支持马尔泰利的选民做出了提供工作等诸多承诺。这些选举策略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追随者——这次选举中最重要的票源——令这位50岁的流行音乐偶像以67.57%的得票率战胜了其竞争对手、年届70的前总统夫人米朗德·马尼加。
马尔泰利正忙着四处感谢。支持者说,“是我们,海地人民”为他“创造了这67.57%得票率的胜利”。但是,与其说是“改变”的口号造就了一个“海地的奥巴马”,不如说海地政坛的混乱局势才是将马尔泰利推到前台的真正原因。美国“海地正义与民主协会”的专职律师尼克尔·菲利普斯向本刊记者指出,只有22%的选民参加了投票。相当于只有不超过15%的海地选民把自己的票投给了马尔泰利。
在去年11月28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马尔泰利的得票率屈居第三,本已与总统之位无缘。进入第二轮角逐的是来自民主进步联盟的米朗德·马尼加和来自执政党团结党的候选人汝德·塞莱斯廷。但是,执政党被质疑在选举中徇私舞弊。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冲突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骚乱,最终导致塞莱斯廷于今年1月26日宣布退出竞选。尼克尔·菲利普斯说:“有14个政党被排除在选举之外。包括最受欢迎的、由前总统阿里斯蒂德创立的拉瓦拉斯之家党。海地选民和国际人权组织要求的是重新举行大选。但是,美国、欧洲和加拿大为选举买单并支配了选举过程。美国甚至以停止给海地外交官颁发签证为要挟,迫使海地政府直接举行最后一轮对决。现在的选举被认为是为国际社会而非海地人民而进行的。”失望的选民不得不以弃权来表达自己最后的抗议。
发表文章1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36人
中读内容总监,为各位中读er服务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