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梅艳芳粤语专辑的百变造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11分钟

319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82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心债》 发行时间:1982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梅艳芳获得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后,录制的第一首歌曲就是《心债》,当年TVB连续剧《香城浪子》的主题曲,由顾嘉辉作曲,黄霑填词。梅艳芳歌声中超越年龄的沧桑和幽怨情感打动了许多人,《心债》刚上电台宣传,就占据了冠军位置。这张同名专辑,算是华星唱片投资梅艳芳的“试金石”。12首歌曲中,6首由梅艳芳演唱,另外6首由游林利、胡渭康和蒋庆龙组成的“小虎队”演唱。 专辑的封面照片,是著名摄影师杨凡拍摄的,杨凡在文章中回忆,“回顾七八十年代的娱乐界,一切还没完全走上如今企业化的轨道,明星与歌星的形象基本上要靠自己,服装、化妆、首饰都得自备”。“拍照的那天,梅艳芳穿了一套黑白宽边粗条的两件套,自己梳头化妆。我必须承认,看见那个造型,第一个让我想起的动物就是斑马,实在没有灵感。”“斑马装的照片出来当然过不了自己这关,于是要求重拍,说也奇怪,我唯一重拍的唱片封面居然是梅姐的第一张。”最后,杨凡替梅艳芳“设计了一个乔治桑的男装造型,拍了一款比那斑马装较能被自己接受的封面”。 )


( 《赤色梅艳芳》 发行时间:1983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这是梅艳芳的首张个人大碟。专辑以慢歌为主,风格舒缓,一半都改编自日语歌,主打歌《赤的疑惑》是日剧《血疑》的主题歌,原唱是山口百惠,入选当年香港第六届十大中文金曲。这张专辑是继东京音乐节造型之后,刘培基与梅艳芳的第二次合作。刘培基选择了同样是第一次接触唱片业的陈幼坚组成团队,在大浪湾临海的小山坡上生起炭火,完成了这次拍摄。“专辑的设计理念带出熊熊烈火是危险的,但能予人温暖和力量,有一种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的信念。”刘培基对梅艳芳的要求是,“什么都不要想,你要做出这样的感觉:一个人在山头,孤独、寂寞,唯一可以给你温暖的,是你背后的火”。首张大碟的封面,一反常规,选用远距离拍摄的照片,封底才用梅艳芳的大照片。刘培基回忆说:“当时仍未能真正认识对方,只能凭直觉去处理,作为一位乐坛新人,能够给人一个感觉便足够,因此大胆地不采用肖像特写当封面,而只在封底出现,单纯以感觉出发。” )


( 《飞跃舞台》 发行时间:1984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首张个人大碟大卖后,梅艳芳的第二张个人专辑,时任华星唱片总经理苏孝良再次找刘培基帮忙。梅艳芳与刘培基的合作从此固定下来。“在舞台上我寻觅理想”,刘培基从主打歌《飞跃舞台》中获得的灵感,是塑造一个“动感的梅艳芳”。他带梅艳芳去剪头发,把俗气的长发剪成短发,“够时代感,有型”。拍摄借用了利舞台,却发现梅艳芳其实并不会跳舞。“《心债》、《赤的疑惑》都是慢歌,演出时她只需要扬一扬手,摆摆姿势,看上去已经很有型,因此从来没有人发现这个‘天大的秘密’。”刘培基回忆说,他与陈幼坚最后决定把照片变成喷画,用美术代替真人,既有现代感,又能守住秘密。这个大胆的设计,获得了当年最佳封面设计大奖,唱片销量突破三白金。 )


( 《似水流年》 发行时间:1985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有了前两张唱片的成功,人们对梅艳芳与刘培基的合作有了更多的期待。刘培基回忆说:“我最爱外国女明星玛琳·黛德丽,第一次到巴黎,遇上一本讲述4位好莱坞女星起伏人生的书,启发了我日后的创作,并成为我的灵感源泉。经典是无法复制的,但可以参考。在构思这张专辑时,这本书激发起我对‘百变’的概念,灵机一动,引入了玛琳·黛德丽穿着男装的灵感。”专辑设计的概念,是“打造梅艳芳成为独立自主的女性,但不失优雅,流露出歌者渴望爱情,但不一定拥有才能获得精彩的信念”。刘培基回忆,拍摄这张专辑前,他带梅艳芳再次去剪了头发,把短发剪得更薄,更有层次感。他给梅艳芳的指点是,“你要做的是穿上男装的女人,而不是女扮男装,是一个有型的女人,表情带点酷;《似水流年》是沧桑的女子,爱已经是过去式,《梦幻的拥抱》既是梦幻,也即是没有爱,那我们就不屑,也不需要,穿上男装,自己拥抱爱”。拍摄很顺利,刘培基觉得,“就从这刻开始,成就了百变”。 )


( 《坏女孩》 发行时间:1985年 唱片监制:黎小田 这张唱片与梅艳芳的首次演唱会的准备工作同时进行,刘培基再次与陈幼坚合作,他有一个“三合一”的构想,“希望延续《似水流年》的男装感觉,《坏女孩》的形象是动感有型,演唱会则是华丽高贵”。首先拍摄的是《坏女孩》造型,“给阿梅梳头穿衣,戴上太阳眼镜,加上她独有的神情,一个充满时代感、拥有让人一见难忘的形象——坏女孩诞生了”。陈幼坚的唱片封套设计别出心裁,他把唱片的纸皮封套镂空,剪裁出梅艳芳穿男装的背影,当唱片抽出,镂空的位置刚好露出坏女孩的造型,装着唱片的纸套,则印上演唱会的高贵造型。“一张唱片三个形象,前所未有。”刘培基觉得,陈幼坚完全实现了他的构想。这时正值香港的士高文化兴起,梅艳芳建立了一个香港乐坛从未出现的型格女歌手形象,节拍强劲的音乐,受到年轻人追捧,她的服饰更成为时尚指标。《坏女孩》的销量达到40万张,取得八白金的佳绩。从这一年起,梅艳芳连续夺得五届“TVB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手奖。 )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6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似是故人来

梅艳芳逝世十周年纪念

124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