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7-05-26·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26个字,产生1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从外表看上去,平坦甲板上的两个并列空间只有顶部和底部透出暖色的微光。方舟两岸时而都市繁华,时而群山连绵。纯白的墙壁内排列满满的书,涵盖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茶具、花器,阔大的架子床抬头可以望见半透明的天空,与其说是船,倒更像是一个理想的居所。“方舟真正要去的地方,是很多人的脑海之中。也许曾到过,或将要前往。”
渔夫之子
“渔民的生活就是如此这般的直接关乎大自然:大海、台风的危险、鱼儿、天气、潮流、暗涌……在许多方面,方舟上图书管理员的生活,也是一个有涵养的人之理想生活。”卢志荣的父亲是地道的香港渔民。他1954年出生,自小生活在渔船上,对于木头和水的感觉是天生的。“我与水和木头很有缘分,因为从小生活的地方,就是木头和水,其实它们的关系很好。”
“木头和水,是两个很有意思的材料。因为木是浮在水面上,而水是有好有坏的,有时候会淹死人,但也能解决温饱问题,便成人的生存依托。木头可以建房子,人可以信任木头,因为它什么都做得出来,你怎么改变这个材料的形状都可以。”正因为对于水和木头的亲近,卢志荣生长的风雨飘摇、一个动荡无根的船,是他感知世界的过程。1988年他从哈佛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时,一反常态,选择了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题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如何为沿海渔民设计宜居建筑。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102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