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璐
2018-02-24·阅读时长1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64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张平宜在美姑麻风村(摄于2000年) )
化外之地麻风村
大营盘村距离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城并不遥远,从县城往北,沿着盘山公路行驶,再转入乡间小路,经过半个多小时让人头晕眼花的颠簸,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出现在面前并且一直延伸到山上。从前这里是一条田埂间的小路,2000年台湾女记者张平宜到访村里的时候,出资10万元修了这条门面路。路的尽头就是大营盘小学,白色的3栋三层教学楼坐落在半山腰处,是村中最醒目的建筑。越西的春天已经来了,山坡对面的阳糯雪山在碧蓝的天空映衬下闪着光芒,平整的梯田从村子顺山坡一直绵延到平地,农民赶着牛马在松土,还没有播种的田地间点缀着一块块黄灿灿盛开着的油菜花田。如果没有记者们的叨扰,这是一幅世外桃源里的春耕图。
美景背后却是一段辛酸史,成为化外之地并非村民所愿,麻风病的阴霾长期笼罩着村庄。上世纪50年代之前,因为没有有效手段治疗和预防,麻风病被视为可怕的传染病,不幸罹患就会受到长期歧视,只能背井离乡自我放逐,长此以往,麻风病人主动聚集形成村落。在大营盘村看了35年病的医生戴崇理告诉本刊记者,解放前,大营盘村就是住麻风病人的自然村。1959年,根据国家麻风病防治“就地发现,就地隔离,集中管理”的方针,大营盘村被县政府设立为麻风病人康复村。在行政关系上它依附于隔壁的高桥村,管理上由民政局和卫生局共同负责,民政局管生活,卫生局管治病。在敬畏鬼神的彝族聚居区,得了麻风病的人被叫做麻风鬼,需要念经驱魔。老村长阿罗哈布1977年被送到康复村,3年后完全治愈,至今没有复发,但是却再没能回到家乡。“我搬来的时候户口被注销了,没过多久家里的老婆也死了。搬回村子要面对亲戚邻里的非议,不想回去了。”他告诉本刊记者,在这里娶了同样过来治病无法回乡的妻子,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虽然有行政上的庇护,可是健康人不愿意进来,里面的人也不出去,大营盘村便一直遗世独立,是地图上找不到位置的隐形村。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892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