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菁菁
2018-02-24·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3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月25日,在利比亚东部城市托布鲁克,倒戈的当地安全部队打出前利比亚王国国旗 )
“告诉纳赛尔总统,我们将这场革命献给他。”1969年9月1日,奥马尔·卡扎菲带领着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宣布了伊德里斯王朝的终结。在这场不流血的政变成功后,他向革命灵感的来源埃及总统纳赛尔表示了敬意。42年过去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动乱在席卷埃及之后,正在蔓延利比亚。
卡扎菲从不缺乏反对者。在执政的头30年中,他的最大敌人和威胁一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并不惜以兵戎相见。在1969年革命的当日,卡扎菲宣布收回了美国设在的黎波里附近的惠勒斯美军基地。不久,他又将美国在利比亚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1971年,2000多名利比亚人为支持伊朗扣留美驻伊朗大使馆人质的行动,烧毁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大楼。在里根时代,利美关系到达了冰点。1981年,以利比亚涉嫌恐怖主义为由,美国在锡德拉湾上空击落两架利比亚飞机,两国断绝外交关系。1986年4月,美国再次动用3艘航空母舰、34艘其他舰船和几百架飞机大规模超低空轰炸的黎波里和重要港口班加西市。在这次空袭中,利比亚伤亡700多人,其中包括卡扎菲的养女。
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被美英认为是卡扎菲的蓄意报复。由于卡扎菲拒绝交出嫌疑人,在美国倡导下,1992年,联合国开始了对利比亚实行长达11年的制裁。1996年,美国又通过达马托法,对在利比亚石油、天然气领域年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或违反联合国对利比亚制裁规定的外国公司实行制裁,制裁切断了利比亚的经济生命线。“利比亚经济几乎完全依靠油气出口,但联合国的制裁加上美国的制裁,使得利比亚不能与外国专家与投资方联系,发展油气生产。”美国智库“外交政策焦点”专家罗纳德·圣约翰告诉本刊记者。根据利政府的统计,1992至1997年间,由于制裁,利比亚蒙受了400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76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