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作者:薛巍

2018-02-24·阅读时长8分钟

62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4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969年8月,霍克海默(中)、哈贝马斯(右二)出席阿多诺的葬礼 )

理性之蚀

德国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23年成立,“二战”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结束在美国的流亡,社会研究所迁回法兰克福时,法兰克福学派才一夜间功成名就,其生命也只持续到1970年,前后仅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影响巨大。西奥多·阿多诺谢世15年后,后结构主义最重要人物之一福柯说:“如果我能及时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话,我肯定会节省很多劳动。那样我就不会说一大堆废话了,也不会为了避免迷路而尝试那么多错误的途径,当时法兰克福学派已经把道路清理出来了。”福柯去世差不多15年后,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传人阿克塞尔·霍耐特说:“在世纪之交,批判理论好像已经成了思想史上的文物。马尔库塞和霍克海默的著作身为当代著作的日子已经过去30多年了。文化多元化和对各种社会解放运动的体会已经显著降低了对批判理论能够做什么的期望。”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历史学家马丁·杰伊的《法兰克福学派史》大范围地对法兰克福学派史进行了探讨,但那本书只写到1950年、法兰克福研究所返回德国的时候。罗尔夫·魏格豪斯本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的成员、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的学生,他所著《法兰克福学派:历史、理论及其政治影响》则一直写到了1969年阿多诺在瑞士度假时去世为止。他与社会研究所以前和现有的合作者之间做过讨论,还添加了许多档案材料,查阅了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弗洛姆、马尔库塞等成员的通信。

文章作者

薛巍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000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发展平衡力

国土资源的优化与升值

82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