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江涛
2017-05-25·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23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历史学家阎崇年,最初选择明清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部分原因正是由于明清历史文物多半集中在北京。“历史,一个文,一个物”,在过去60年间,关于明清历史的图书档案资料,翻得太多了,阎崇年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器物层面。
转移的契机,是2010~2012年《大故宫》前三部的研究和写作,以及随后在“百家讲坛”的讲述。那段时间,阎崇年频繁出入故宫研究宫廷建筑与器物,用他一次答记者的话说,从小到现在他去了怎么也有1000次以上。在对器物的不断观摩与研究中,瓷器逐渐进入了他的视野:“器物里头,家具,老百姓一般不能搬到自己家里;丝绸,过两三百年基本就不行了;只有瓷器,1000年光彩如新。2007年,南宋初年沉船‘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时候,里面有的瓷器还和新的一样。”
不仅如此。深入接触瓷器后,阎崇年感受到瓷器不仅包含文化、艺术、哲学,本身还蕴藏着一部中外交流史。不用说路易十四和华盛顿这样的瓷器发烧友,让他吃惊的是,在非洲竟然也有整扇的用元青花碎片作为装饰的大门。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68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