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九
2018-02-24·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2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在中东和北非动荡局势的刺激下,国际原油价格在近期大幅上涨。2月下旬,纽约轻质原油期货(WTI)价格从不到90美元迅速上涨至98美元,距离百元大关只有一步之遥,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更是早在1月下旬就突破了百元,至今稳稳站立在110美元之上。
如果与强势的黄金相比,原油价格的上涨似乎有些姗姗来迟,在金融危机之后,黄金价格已经屡创历史新高,而原油价格距离两年前的历史高点尚有50%的距离。目前发生动荡的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三国虽然均非石油大国,但是中东和北非集中了全球将近一半的原油产量和七成左右的石油储量,如果上述地区的政治动荡继续扩散,国际油价还有大幅上升的空间。过去40年以来,因为地缘政治动荡带来过三次较大的石油危机,三次发生的地点都在中东地区,分别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从每桶3美元上涨到12美元;1979年的伊朗危机,油价从14美元上涨到35美元;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伊拉克石油供应中断,油价从14美元上涨到40美元。这一轮地缘政治动荡如果进一步升级,有可能带来第四次石油危机。
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了2.4亿吨,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4%。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会对中国经济形成全方位冲击,短期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去年末,我国的物价指数突然加速上行,CPI指数达到了5%左右的较高水平,但如果把这一轮物价上涨和2008年比较一下,不难发现这一轮通胀水平远不及2008年,当时的CPI指数曾经从2006年的1%上行到2008年的8.7%。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2008年7月份曾经创下147美元的高点,原油价格带动各种大宗商品的上涨,最终给我国带来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716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