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菁
2018-02-24·阅读时长2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93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961年郑君里(中)在电影《枯木逢春》的拍摄现场
)
“左翼”演员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只有17岁,对他的了解竟是从父亲当年写的那些“认罪书”开始的。那段时间,每天早上3点半我把他叫起来,父亲向我口述,我把它们记下来,5点半我再把父亲叫醒,让他把“认罪书”誊清,6点钟父亲再出门去劳动改造。
走上艺术道路,父亲并没什么特别的契机。1911年,父亲出生于上海——我的祖父母是广东中山人,很早到上海谋生。当时很多广东人在上海虹口天通庵路一带摆水果摊,祖父也是其中一个,靠微薄收入支撑一个家庭。有时到了年关,债主上门逼债,祖父要父亲替全家跪在堂屋里求债主宽限。父亲感觉很受侮辱,所以从小就有一种出人头地的意识,思想上也易于接受共产党的宣传。
发表文章20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1215人
文字工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