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进
2018-02-24·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38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月9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展出的诺基亚N810,内置 GPS 为户外定位导航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 )
不论是美国60颗在轨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还是俄罗斯已经上天19颗卫星的格洛纳斯,以及欧洲的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依靠卫星进行定位,似乎已经成为民用和军用的技术共识。自从2000年5月1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向民用开放,从北坡这类户外旅行装备商到汽车巨头丰田,GPS在短短8年时间内通过技术商业化征服了全球,全球跟GPS相关的导航电子产品年产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并且很有可能在2008年达到空前的250亿美元。
尽管GPS接收器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相关芯片只需要20美元的成本,可依旧有很多人认为GPS麻烦。即便日本整个交通体系以GPS作为安全驾驶的未来技术驱动,几乎每辆新出场的汽车都免费装了GPS,还有很多怀疑主义者总是担心,被美国军方控制的GPS系统,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军事需要而暂停。民用GPS的误差问题也很不稳定,从最小误差5米到最大误差50米,为了区分出民用与军用的精度不同,很多时候不得不牺牲使用体验,以博取有限的使用功能。同时GPS定位的高度定位问题,也并非无懈可击,即便4颗卫星同时校正,利用三角测量法定位高度,依旧误差极大。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超级大都市,卫星信号被遮挡是家常便饭,时不时总会爆出诸如司机过分信任GPS导航地图将车开进河沟中之类的新闻。Intel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伊恩·史密斯(Ian Smith)更是认为GPS过时了,他说:“GPS与人类文明不协调,普通人多半时间都待在室内或人口稠密的环境。我背着一个GPS上下班了3个半月,结果发现自己只有4.5%的时间在室外。”
于是,不依赖于卫星的替代技术,成为民间技术狂热派的研发重点。每人都拥有的手持终端,定位点最好是已有的现成网络,且可以三维定位,手机网络当仁不让成为GPS的最佳技术思路的替代者。实际上,各国刑侦部门早已经利用上了手机确认位置的功能,利用每个手机信号发射基站的信号,可以直接锁定每部手机在跟哪个发射基站连接,即便手机关机也不怕,照样可以隐蔽性地锁定定位。以往这仅限于安全领域,几乎各国的电信运营商都没有向大众开放,即便开放也是有条件的高收费项目,而野心勃勃的Google,试图打破以往手机定位的种种束缚。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