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苌苌
2018-02-24·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015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阿兰·罗伯-格里耶 )
法兰西学院院士有个别名叫“永生者”(Immortels),不知道是对他们长寿的美好祝愿,还是因为每个当选者都著作等身,留下作品或思想在世间长存。法兰西学院院士是终身制,人数固定,只有当某位院士逝世后才能补选新院士。2004年,阿兰·罗伯-格里耶接替艺术史专家莫里斯·让斯当选院士时,贯穿他一生的反叛精神在仪式上也有所体现——拒绝佩剑,拒绝穿绿袍子,拒绝发表演说。4年后他空出了他的位子,2月18日凌晨,这位法国“新小说派 ”的代表作家因心脏病在法国西部城市卡昂的医院去世,享年85岁。就在去年,他还发表了作品《多愁善感的小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小说作为一个流派已经式微,格里耶也封笔数年,直到2001年,他又重出江湖,发表了小说《反复》,宣告了他的第二次文学生命的开始。
新小说的旗手
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名字与“新小说”紧密相连。新小说发轫于“二战”以后,当时法国小说界涌现一股创新浪潮,以阿兰·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比托尔、克洛德·西蒙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公开宣告与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决裂,探索新小说领域,创造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语言,法国文学评论界称他们为“新小说派”或“反传统小说派”。刚出现时不为人们所理解,到了60年代后期,新小说派被承认为战后法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在世界文学界获得承认。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