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国人看见美国间谍卫星了吗?

作者:宋晓军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34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49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月11日,“伊利湖号”巡洋舰发射SM-3拦截导弹

自2月14日美国宣布经总统批准用海基拦截导弹击毁失控的“美国-193”NROL-21型间谍卫星后,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50多岁的节能顾问泰德·摩尔克赞(Ted Molczan)和他常去的网站——“头顶上的天空”,知名度就开始迅速提升。作为业余间谍卫星观测爱好者,泰德·摩尔克赞和他的同好们几乎天天按照他们自己测算出来的轨道参数,在网站上标注着“美国-193”的位置。因为直到北京时间2月21日11时26分这颗卫星被“伊利瑚号”巡洋舰上发射的一枚拦截导弹在距地球210公里高度击中前,根据美国宇航局2月15日公布的消息,这颗即将被击毁的卫星在未来一周内经过北美和西欧上空,爱好者在日落时可以用肉眼观测。

2006年12月14日13时,美国国防部和国家侦察办公室在范登堡空军基地首次用“德尔塔2”火箭将编号为“美国-193”的雷达成像卫星发射升空。2007年1月19日,美国官方正式承认与该星失去联系,到2008年1月22日,国防部发现该卫星轨道已经从最初距离地球351×367公里的轨道上下降到了271×282公里的轨道上,并以平均每天0.7公里的速度继续下降。这与“头顶上的天空”网站上由业余观测者标注的下降轨迹基本吻合。

“美国-193”是美国1998年开始投资的“未来成像设施”(FIA)计划中发射的第一颗高精度雷达成像间谍卫星,它的发射意味着不久后美国将用性能更好的雷达成像卫星群,替代1988年开始发射并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长曲棍球”第一代雷达成像卫星群。这颗卫星从研制开始,就有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两大军火商的争夺,最终还是确定由两家作为主要承包商共同研制。随后,由于经费紧张“美国-193”的研制曾一度停止,直到2005年重新启动。由于“美国-193”上面有多种新设备,同时发射时还使用了GPS技术(因而运载火箭的顶端整流罩没有使用金属罩而是使用了合成材料),可以说“美国-193”一升空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应该早就对这颗卫星发射失败和运行失控有所准备,进而对燃料箱中的500公斤(失控后还剩下452公斤)联氨剧毒燃料的处理有所考虑。但是这次美国国防部为什么把这样一个高度机密的卫星失控先高调公布后高调射杀呢?“军方是在以卫星为目标测试其颇具争议的导弹防御系统”——这不仅是俄罗斯的质疑,就连《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也是这样质疑的。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256个蓝天的价值

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

6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