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北京的空气质量检测子站已有27个

作者:陈超

2018-02-24·阅读时长2分钟

66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71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子站 )

“我来环保局的时候是80年代初,当时人们一说环保还以为是扫马路的呢。”赵越是北京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管空气质量监测的副主任,谈起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的发展,她一直颇为自豪。1974年,北京市就开始检测空气质量,但当时只是手工监测,“就是用一个球胆进行空气采样,拿回来到实验室检测成分”。这种监测是不定期的,数据也不会向公众公布,“而且这种手工采样有很大的偶然性,没有定期定点的数据,往往不太科学”。

1984年,北京第一次从美国引进了自动连续监测装置,在城区设置8个监测站,开始了对空气质量的连续自动监测。每时每刻的空气质量都被记录在电脑中,汇入分析中心。至今,北京的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已经达到27个,遍布各区县,全面反映了北京市各地区的空气质量。

赵越在监测中心的机房中接受记者采访,机房一侧是空气质量监测的展览室,玻璃地板下是北京市的微缩模型,清晰标明了各监测子站的位置;另一侧的玻璃墙后电脑被分成两组,“一边公布当天的空气质量,另一边是对今天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气象条件对第二天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这里就是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核心,每天早晨机房的工作人员要统计各子站的运行状况,通知子站维护人员,随时进行维护。

文章作者

陈超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256个蓝天的价值

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

6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