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和田玉滞涨时代的新规则制定

作者:王恺

2018-02-24·阅读时长14分钟

41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076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崔磊,年轻的玉雕从业人员,他和他创办的青藤玉舍的多件作品获得了“天工奖”。 )

一半的子玉料可能都藏在保险柜里

崔磊连春节都没有好好在家过。从上海回到天津,离开了和田玉的交易中心城市,他本以为不会那么忙碌,可还是一点不得闲。1993年进入玉雕行业的崔磊已经是行业中的知名人物,回天津后,他不断帮天津的朋友们去判断各种和田玉料的真伪和价格,电话中处理的也是这些东西。有几个朋友,利用春节假期去新疆和田购买材料,电话中询问他,“20克的一块石头,卖60万元,你说我收还是不收?”听得出电话那头的焦虑和欲望。

从2002年开始,和田玉,尤其是子玉的价格不断上扬,2008年初,子料的价格已经是2002年的数十倍。一块拇指大小成色不错的子玉材料,价格几万元不稀奇。在上海玉雕大师洪新华的印象中,2002年前,卖材料的新疆玉商还是一麻袋一麻袋拿着原料来他的工作室,尽他挑选。“现在不同了,玉石商人们来上海,全部住在天山宾馆里,听到消息的人们蜂拥而至,根本轮不到细挑慢选。最常见的是一人拿着百万、千万元的现金,抢先把一小箱材料买断。”而买材料的人早已经不限于同道中人,变成了“全民皆兵”,最常见是几个江浙老板合伙,拿着一箱箱的现金,在天山宾馆的楼道里焦灼地敲开一扇扇的门。

文章作者

王恺

发表文章3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8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国电影收复失地

3527块银幕与51亿元产值

64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