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朱汤生,与艺术品相伴一生

作者:李晶晶

2018-02-24·阅读时长10分钟

45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64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986年11月18日,明洪武釉里红折枝牡丹纹棱口大盘以1122万港元成交 )

我并未见过朱利安·汤普森先生(Julian Thompson),却总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那儿听到这位苏富比前亚洲区主席的消息和故事……对他的感觉,就好像熟悉的陌生人。朱利安·汤普森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朱汤生,想必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他带领苏富比进入香港,由广东人直接音译过来的。

1月初,在本刊《大鳄凶猛》那期做封面专题采访时,听闻朱汤生先生患上肺癌的消息后,我试图通过朋友联系他,希望能与他做一个完整的口述史。朱汤生可以说是亚洲地区艺术品拍卖的重要推动者,也是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的创建者。有一名收藏家说:“是朱汤生将艺术品鉴赏的公正标准引入这里(香港),在此之前这里就像‘荒凉野蛮的西部’一样。”未曾想,半个月后的一天,突然接到朋友的短信:“朱汤生先生于1月16日在伦敦驾鹤西去。”未实现的口述采访如今只能化作这小文,作为对逝者的纪念。

让时间暂时退回到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战后由内地移居或寓居香港的大批文化界人士、书画家、收藏家带去了大批庋藏,让香港地区的文化一度活跃起来。然而收藏途径仍以向古董商购买,或藏家之间的相互易货为主。此时,中国艺术品已经活跃于欧美市场,伦敦与纽约成为两个重要中心。在亚洲,日本的中国艺术收藏家和行家也非常活跃,在世界拍卖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文章作者

李晶晶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说吧,爱情

邂逅、耽美、匹配、角力、保质

109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