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终于爬出盒子的虫子

作者:王星

2018-02-24·阅读时长5分钟

47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02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Bug Lab的总裁彼得·塞梅尔海克

这玩意儿名叫“Bug”(虫子)。太多新产品泛滥的今天,能让CNET的编辑激动的玩意儿并不多,而Bug就是一个。能在2008年1月的CES展会(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获得“新兴技术”奖项(Emerging Technologies),大概也证明这玩意儿确实有点意思。

有人把Bug称为“怪机(Gadget)中的乐高”。乐高的“Mindstorm”系列允许使用者自己随意组装可完成不同功能的机器人。Bug的设计理念也很接近:将功能不同的模块接驳在一个平台上,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不同的功能。从外表看,Bug很像是一组可以插接在一起的白色iPod,它的核心是被称为“虫子基地”(Bug Base)的一台微型计算机。“基地”以电池供电,配备ARM1136JF-S微处理器、128M内存、Wi-Fi、USB2.0接口、以太网接口,目前可供接驳的4个模块有GPS、摄像头、LCD触摸屏以及动作传感器。

“虫子基地”的操作平台是Linux。提到“Linux”,自然避不开“源代码开放”一词。设计并制造Bug的公司名叫“Bug Lab”,今年1月,在正式公布Bug上市时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司发言人称:Bug将“源代码开放”的理念由软件拓展到了硬件。“源代码开放”在软件方面还容易理解。确实,Bug的每个模块都拥有自己独立的URL,可以与互联网联通并通过一个名叫“Eclipse”的源代码开放程序彼此交互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意修改或自己编制Bug的操控程序,在Bug Lab的官方网站以及论坛里也提供各种源代码开放的实用程序供下载分享。理论上Bug可以搭载任何操作系统,它的发明者就曾经演示过它能如何完美地运行Google的Android。据说是“革命性的”硬件上的“源代码开放”却总有些令人费解。假如是指各模块可以与“基地”随意接驳,这好像和乐高的“Mindstorm”没太多不同;假如是指这些模块的内部构件本身也可从原配的盒子中取出另行安装、以方便使用者对外观或实际功能的不同要求,这似乎又太简单。尽管这与乐高“万变不离积木外形”相比确实多了些自由度。

文章作者

王星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谁能治好乳腺癌

走近江泽飞与他的新锐团队

70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