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炜
2022-04-15·阅读时长2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炜,来自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梁思成与中国古建筑”的世界。
五台山佛光寺的调查是梁思成先生乃至中国营造学社历次古建筑调查活动的点睛之笔和高光时刻,不仅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发现了唐代木构建筑,而且通过孜孜不倦的相关研究,为中式建筑的设计与发展提供了丰富营养,完成了保护与传承的统一。因此,佛光寺的意义远不只一座殿堂或者说一座寺院,而是一条从古至今、涓涓不息的河流或者说一处披沙拣金、熠熠生辉的宝藏。
▲载有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一文的书影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7卷,第1期
1937年夏天,也就是85年前,梁思成、林徽因等先辈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终于与佛光寺相遇,发出了由衷的感慨——“此不但为本社(笔者注:营造学社)多年来实地踏查所得之唯一唐代木构殿宇,实亦国内古建筑之第一瑰宝”。这次相遇早已成为传奇,这个传奇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佛光寺的肇建,那也是一段传奇,大约1530年前的一段传奇。
▲1937年梁思成率队考察时拍摄的佛光寺全景
作为我国最具知名度的古代建筑之一,佛光寺已经多次出现在,包括三联中读相关课程在内的文字、音频和影视作品中。我们今天该如何讲述?我选择以历史为经,建筑为纬。这个选择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则是向营造学社的先贤致敬,梁思成先生等撰写的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寺史”部分往往是我最感兴趣的;二则是为大家历史地看待佛光寺建筑提供背景知识。在我看来,还原佛光寺的历史感,就是营造现场感。
佛光寺一方面对我来说,是很吸引人的古代建筑、古代遗址,我已经十几次到访佛光寺。另一方,它是个很吸引人的研究课题。今天,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关于佛光寺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我计划把我们今天的内容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对应于佛光寺的四个历史时期,而每个历史时期又有所侧重:
第一部分,称之为“灵境寂寞”,主要对应的是北朝到唐代早期这一时期,侧重的内容是佛光寺的创建和选址;
第二部分,我把它称之为“松月苍苍”,主要对应的是唐代,这是佛光寺的重要历史时期,侧重讲的是包括东大殿在内的唐代佛光寺的营建活动;
第三部分,我把它称之为“风飘浪浮”,对应的是从五代(即唐以后)到明清时期,这一段佛光寺的历史,我们在这一部分会侧重讲佛光寺的格局变迁;
最后一部分,称之为“寂寞自如”,主要讲的是近代以来的佛光寺,侧重讲佛光寺的发现、研究和保护。
欢迎转发分享海报
一起感受跨越千年的中国古建筑之美
发表文章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人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副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