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丘濂
2018-02-23·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66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11 年底,张征在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为孩子们排演英语版的《喜洋洋与灰太狼》 )
张征的名片上有一串让人眼花缭乱的职务:某翻译配音工作室合伙人、同声传译员、独立编剧、演员兼导演、企业英语培训总监。“心里最认可的还是和戏剧有关的工作。”他因戏剧表演迷上英语学习,如今又用英语翻译和教学所得的收入去贴补对戏剧的爱好。第一次和他认识,是在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他作为志愿者,在为孩子们导演一出英文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谈完话,他又要跑到河北易县一个好莱坞剧组里去演一个需要说英文的“匪兵甲”。虽然都不是重要的角色,但是张征很庆幸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找到一个他英语特长与戏剧爱好之间地结合点。他说:“这辈子,就跟英语和戏剧分不开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回顾自己学英语的历程张征觉得一直都是这样。他从小胆子大,在张口说英语方面没有障碍。“我跑到王府井抓住外国人练口语,问他们真的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么?现在想想非常好笑。”高中时候他和几个同学组建了一个英语配音小组。“一共4个寒暑假,配了4部电影,录在磁带上,在同学中传着听。记得其中有迪斯尼的动画片《阿拉丁》和《狮子王》。我们从网上找了英文的台词脚本,又买了原声音乐做背景,开门声、水流声那些特殊音效都是自己做的。”如何应付高考英语张征已经印象不深了。“就是这种课外的玩闹,让我很喜欢这门语言。高考突击一下,成绩还不错就显得顺理成章。”
对张征的英语学习,以及整个人生规划都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他在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期间的外教老师约瑟夫·格雷夫斯。格雷夫斯是百老汇著名的戏剧导演,也是莎士比亚专家。他和张征同样都是2002年进北大,当时他和北大约定要每年为学校排演一部莎剧,平时则教口语。“因为格雷夫斯是戏剧背景出身,我们班的口语课非常不同。他教我们大声朗诵莎剧独白,大家坐在桌子上围成一圈拍手来找一首歌曲的韵律。我是那种什么都不怵的性格,可这种话剧上‘解放天性’的训练对那些内向腼腆的同学非常管用。一个学期下来,系里要为莎剧选演员,我们班原本最张不开嘴的那位同学的口语都高于其他班的中等水平。”
发表文章12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8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爱好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