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放行地方债迫在眉睫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

作者:朱文轶

2018-02-23·阅读时长11分钟

51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8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魏加宁 1985年~198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任孙尚清秘书; 1988年~1994年,先后任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东京大学、日本兴业银行客座研究员; 1994年~199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任吴敬琏助手兼第一(金融)研究室主任; 1998年10月至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4万亿元刺激计划的实际效果?根据以往经验,投资项目的资金构成一般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银行各占1/3,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地方政府财政配套可能很难保证。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迅速从6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40%左右。这几年楼市的火爆让土地财政帮地方解了大围,但现在,房市一低迷,地方财政的一大支柱又没了。

魏加宁:现在就是这个问题,中央说4万亿元,地方加到了18万亿元。但是钱从哪来?还是没人说得很清楚。尤其是地方这一块,中央可以发国债,地方的钱怎么办?没人说。所以我认为,从时机上说,的确到了考虑地方发债的时候了。如果地方没有发债的手段,几乎很难得到如此巨大的资金,因为它几个主要手段现在都给控制住了。隐性债务这几年一直在查,数量一直在压缩;国债转贷数量很有限;土地财政在房市下行的背景下不光是难以为继了,而且很可能是反方向的,以前是地方财政的巨大来源,现在有些地方为了提振房市,还在往里贴钱。所以地方那么大的投资计划,钱从哪来,的确是个大难题。它直接关系到4万亿元计划的地方配套能否保证,关系到对整个GDP的拉动。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了解到,大概10月下旬,由财政部牵头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经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提交到国务院等待批复。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下文?

文章作者

朱文轶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51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美:从破冰到建交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

7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