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3·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72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梅艳芳上海演唱会现场(摄于2002 年10 月) )
侠女一般的真性情、引领时尚的大胆穿着、动静皆宜的舞台魅力、荧幕上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对公益事业的热心肠……这些元素累加在一起,才构成了绝代芳华的梅艳芳。若抛开枝蔓,闭上眼睛,只让梅艳芳的声音存在于耳边,她亦是无可取代的。如果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需要征选世界各地的音乐,放至人造卫星上,企图向地外文明传送人类的声音,我会把梅艳芳的《似水流年》推选为粤语歌代表。于我而言,梅艳芳便是“The Voice of Hongkong”——“香港之音”。
对于在粤语方言区生活的人们来说,梅艳芳的歌曲如同空气一般,随时随地都在包裹着你。自我孩提时代开始,梅姐便开始陪伴我成长——日本漫画家鸟山明代表作《IQ博士》(内地译《阿拉蕾》)动漫化后便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最受欢迎的少儿映像,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取得版权后重新配音播出,其主题曲则交由梅艳芳演唱,“小云同小吉好重要”吹响了每天放学后愉快时刻的号角。长大后才知道,原来那个熊孩子似的嗓音是梅姐,惊喜得像发现了新大陆。
可这只是梅艳芳的一个俏皮注脚。作为一个天生的歌唱家,梅艳芳从出道起便展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负责“新秀歌唱大赛”的华星高管苏考良回忆起18岁的梅姐时曾说:“她台下之纯真、无心机和台上的沧桑、幽怨判若两人。”确实,声线是可以模仿的,梅艳芳可以把《风的季节》唱得酷似徐小凤,但对歌曲的理解、情感的把握却又是歌手的内功,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对于18岁的梅艳芳来说,《风的季节》似乎是一首超出她人生阅历的歌,可梅艳芳的演唱折服了所有人。此后正式出道。阿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歌《心债》是顾嘉辉为电视剧所作,但连顾大师也坦诚:“她竟然唱出了歌的味道,听起来歌好像是为她而写一样。她那么年轻,却有如此一份沧桑味。她轻轻一唱,就传出一个‘情’字。”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