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和晏
2018-02-23·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536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后网络艺术”展参展作品:
《集成:所有事情对抗任何事情》(哈姆· 范·登·多佩尔,2013)
《砗磲效果》(欧德·帕利赛,2011~2013)
《自画像:猫仔骨灰瓮》(巴妮·罗杰斯,2013)
《新时代要求》(乔恩·拉夫曼) )
虽然有“后网络艺术”展这样一个主题,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底层展厅里意料之外地没有出现一台电脑,所有的展品都是以照片、雕塑、装置、拼贴画等形式出现。酒吧餐桌表面留下的食物残渣构成的数码打印图片,埋在玩具中的监控摄像头正对着地上的小熊维尼,在自动提款机的玻璃隔断上打印艺术博客的图片,或者把Axe沐浴露和钢剑组合成装置,而且那些作品大多数有个令人费解的标题,比如《地球柏油梦想着背叛太阳》、《季节性猎寻羊肚菌》、《超越选择提款机隔板》等等。
一只棕黄色小猫乖巧的形象印在白色陶瓷骨灰罐上,这是纽约艺术家巴妮·罗杰斯(Bunny Rogers)的创作,与《自画像:猫仔骨灰瓮》的标题结合在一起,让这件看似普通的作品变得耐人寻味起来,隐隐透出一种自恋和哀伤的气息。罗杰斯幻想自己是一只离奇死亡的猫,她的《自画像》系列中还包括《哀悼拖把》:一个置于墙角的旧拖把,上面系着粉红色绸带蝴蝶结。
罗杰斯的许多作品关于如何看待从青春期进入成年的过渡期,对动物作为自我认同符号的迷恋,为某人、某些事情、某些地方而悲伤的中心主题贯穿其中。她说:“我想有些东西你能够克服,有些你不能。我不同意哀悼是一种有期限的经验,为所爱的人去世哀悼有一定的时间长度,这些观念的融合形成我的一些创作。”
发表文章9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