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冬婷
2018-02-23·阅读时长3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611个字,产生3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和顺有童谣:“河顺乡,乡顺河,河往寺前过。水映寺,寺映水,水从寺中流。”就是在这样一片温暖和煦的坝子里,孕育出西南边境最大的汉文化“飞地”
)
走夷方
“带你看玉石去。”天刚擦黑,我借住的这户人家的女主人寸静玲神神秘秘地说。我们带上手电筒就出门了。拐进尹家坡一所房子里,一对缅甸人长相的夫妻迎上来,在桌上摆出几块毛石,直径30~50厘米,表面灰黑、粗糙,只有一小块切面露出翠色。寸姐拿起一块白中飘绿的,随身的手电派上了用场,贴着切面直射出去,便可以把光柱中的花纹色泽看个大概。再沿着切面缓缓移动,整块石头的行情也就心中有数了。“天然的花纹都是很自然地蔓延在整块石头里,不会突兀。这块算不错的,带色、均匀,就是通透度不太高。”和顺女人一出生就戴玉、赏玉,都是半个行家。“多少钱?”“30万元。”肤色黝黑、穿着筒裙的女主人笑容满面地碎步过来添茶。筒裙下是一双夹脚拖鞋,脚趾间无法合拢,这是长期在热带穿这种拖鞋的缅甸人特征。出了门寸姐告诉我,其实这家的男主人胡广和就是本乡人,读高中时偷渡去了缅甸。
在乡人眼里,胡广和是家中的“不肖子”,当年据说是受不了父亲打骂偷跑出去的,此后的20年音讯全无。前年才又现身,带回来这个年纪比他大的缅甸老婆及三个孩子、几块玉石。据说一开始是给人做苦力、种花生,后来去玉石厂打工。中国这几年玉石炒得厉害,他便趁每年3月缅甸学校放暑假时带家人回来,一来让不熟悉中国的儿子学学汉语,二来带毛石来卖。因为通缅语,再加上玉石厂的特殊渠道,他“赌石”的风险大大降低。再加上玉石在帕敢、勐拱等地遍地都是,很多人家甚至用来围菜园子,捡一块拿回来就是宝,所以这两年回来眼见得他状况一年年好转了。同乡李云翔注意到,“他抽的烟都是云烟软珍品”,“一般人也就抽10块钱一包的,这种烟20多块钱一包,我们叫‘软米饭’”。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34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