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赛
2017-05-15·阅读时长1分钟
大家好,我是陈赛,我在《三联生活周刊》做记者已经有12年了。从两年前开始,我在周刊的微信开了一个关于童书的专栏,这些专栏最近结集成书,题为《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都来自童书》。
在这个音频里,我将从三个角度来谈一谈这两年来我读童书的一些感受:
第一个角度是为什么读童书。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人生这三次读童书的机会,说起来都与时间有着莫大的关系—事关生命的开始与终结,唤醒的是我们生而为人最根本的生之困惑与死之焦虑,逼迫我们从日常琐事的生存模式中跳出来,重新对生命中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人到中年,对时间的感受最为复杂,一方面,我们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一天天的老去,另一方面,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老人,祖父母、父母一辈,正在一个个离去,他们的离去让我们悲伤,也让我们悚然心惊,提醒我们每个人必然的归宿。
我们处在生命一种奇妙的连接点上,一头连着生机勃勃、拥有无限可能的童年与开端,一头连着无可避免的衰败与终结。
我们活着,但同时也在死去。
在中年读童书,抛开为人父母的身份,对于个人而言,我觉得是一次返璞归真的机会,也是一种修复人生的机会,一方面,我们释放内心那个被漠视多年的孩子,另一方面,也诚实地面对未来那个必将老去的自己。这样,我们的人生不再是一种割裂的状态,而成为一种完整的状态。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58个推荐 粉丝407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