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宝秀
2018-02-23·阅读时长2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711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廖宝秀于乾隆茶舍试泉悦性山房遗址
)
在中国茶史上,有如清高宗这般爱好茶事及嗜茶的皇帝,除宋徽宗外,尚无人可与之相比。乾隆皇帝虽无茶书专著,然其茶诗数量之多,以及对茶具、茶事和陈设的投入,可谓历代帝王之冠;而个人专属“茶舍”之多,亦无人可与之匹敌。
清高宗以宫廷苑囿或行宫内的建筑作为专用茶舍,在乾隆十六年(1751)南巡以前,并不多见,但他从皇子时期即好茶道,亦作茶诗,即位后亦建造茶舍如:香山“玉乳泉”、圆明园“清晖阁”,及清漪园“春风啜茗台”等。然而这三处茶舍与江南文化传承关系较浅,但在南巡之后所建构的茶舍却十分明确。笔者曾做过乾隆茶事、茶舍研究,并实地考察12处以上的建筑与遗址,而乾隆茶舍内部茶器与茶具摆饰与陈设,在乾隆朝的档案文献以及乾隆御制诗文内均有详细记载;再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批竹茶炉、及一面带御制诗文,一面贴泥绘画,风格特征相同的宜兴茶壶与茶叶罐以观,它们也是乾隆十六年南巡后弘历所命作,并使用于乾隆茶舍的茶器。这批茶器意义非凡,它们与平常清宫使用的华丽用器不同,显见乾隆对茶舍品茶与一般解渴饮茶,有意义上的区别。茶舍除作为乾隆个人的品茗休憩之外,乾隆茶器上的御制诗文装饰,反映了乾隆朝御制文物的特殊艺术品味与风格,展现前所未有的乾隆品茶艺术特征。
乾隆茶舍中除碧琳馆、玉壶冰是位于紫禁城建福宫内,其余多建造于皇城近郊的行宫园林御苑、避暑山庄及盘山静寄山庄。一般从建筑物本身名称往往无法理解其功用,只有查阅清宫档案或《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内容,方可得知乾隆对这些建筑之定位及功能。例如建于热河避暑山庄的“味甘书屋”或西苑的“焙茶坞”,它们的用途既不是书斋,也不是焙茶房,而是专供乾隆品茗休憩使用。
发表文章6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8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