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贝叶经:傣族文化之根

作者:吴丽玮

2018-02-23·阅读时长4分钟

93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6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西双版纳最著名的贝叶经刻写者康朗叫 )

西双版纳佛教协会副会长都罕听告诉我,贝叶经起源于印度。佛陀逝世200多年后的公元前3世纪,在阿育王的支持下,1000多佛教徒在印度集结,在这次集结时,产生了刻写在贝叶上的经书,被称为“贝叶经”。“在贝叶经出现前,佛经完全靠僧人们的口传心授,贝叶出现后,佛经终于可以长久保存,甚至达到几百年之久。随着佛教的发展,贝叶经开始广泛传播,传到西双版纳后,人们开始使用老傣文在贝叶上撰写经书,以此形式发扬光大了南传上座部佛教。”

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又是在贝叶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了大量记载佛教经典之外,贝叶经中还包括傣族的天文历法、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法律法规、风土民情、文学艺术、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是傣族文化的根基。一名渴望了解傣族文化的旅行者,即使无法理解贝叶经上记录的内容,也仍然可以在傣族村寨找到传统的手工艺者,看看可以保存数百年之久的文化承载如何制作而成,或者在节日期间走进村寨中的寺庙,聆听僧人们捧着贝叶经的吟诵,感受这种庄严形式的神圣感。

西双版纳最著名的贝叶经刻写者是勐罕镇曼将村的老人康朗叫,曼将村在西双版纳著名的民俗景区橄榄坝内,在手工展示区里,有几个专注的手工艺人向游客展示贝叶经的刻写过程,他们的老师就是平时深居简出的康朗叫。康朗叫已经80多岁,他12岁时曾在曼将佛寺出家,22岁时当上了寺里的大佛爷。他是家中次子,还有七个兄弟姐妹,家里不愁干活的劳力,本想一心一意地在寺庙里修学,但因为大跃进期间寺里僧人被要求下地劳动,康朗叫决定还俗回家,并把贝叶经的制作技艺带回到民间。

文章作者

吴丽玮

发表文章10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66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西双版纳

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142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