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丽玮
2018-02-23·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5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景洪市大勐龙镇橡胶园中景色 )
在西双版纳寻最好的傣锦,所有人一致回答,去找玉儿甩吧。玉儿甩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据说她的作品一眼就能和别人的区分开来。她今年57岁,住在嘎洒镇的曼娈典村,她家院墙上灰底白字横排挂着“西双版纳傣族织锦传习所”的字样,看起来好像一座掩映在碧水山林间的艺术大师工作室。因为找她来买傣锦的人络绎不绝,几年前她在家门口摆了间小房做商店,后来州上出钱帮她翻修了这个小空间,换成了落地玻璃的墙和大门,并改名传习所,希望她既可以展示傣锦工艺,又能带动全村妇女到这里来学织锦技术。
传习所的墙面上林林总总挂了各式傣锦艺术品,最多的是大约两尺宽的长方形图案布,织满几何图案的适合做沙发布或地毯;只在首尾两侧织花纹,中间是平整致密的纯色布可以拿来做桌布。还有些五六十厘米宽的花纹布,图案和底布颜色反差很大,最适合做桌旗,如果是颜色统一图画简单的,还可以拿来当围巾。除此之外她还做了些傣锦的衍生品,手提包、抱枕、傣族筒裙和花色被套。这些展品大多是玉儿甩织的,也有一些是同村妇女织好后拿来寄卖的。玉儿甩说,展示的仅仅是最近完工的,不算最好,从16岁开始学织锦以来,她精心筛选了一些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收在二楼卧室的床头柜里。
她多年积攒的这些宝贝用的都是传统老布,平整的织布上厚厚地织一层花样,但摸起来依然柔软,甚至翻到背面图案还是一样整齐。那些古老的图案几乎经久未变,总是几种基本线条的组合和代表傣族的动植物图案,颜色也都是传统而稳重的,她唯一的一幅用到粉色的锦图看起来十分娟秀,用粉色和红色、绿色拼接在一起为背景,前面是人和马的简笔画线条,勾勒了傣族的春天。与精巧入微的云锦比,傣锦呈现的是稚拙和淳朴,如果加入桃红、橙黄或粉蓝这些现代人喜欢的颜色,傣锦就会变得像俗气的民族村工艺品。看来看去还是最喜欢用红、白、黑三色编织的傣锦,图案不求逼真,只是尽量用简洁线条表现出神韵。
发表文章10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66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