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牛津剑桥生活的酷似和迥异

作者:张月寒

2018-02-23·阅读时长7分钟

112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79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牛津火车站外的一家游戏玩具店

在牛津东北部的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的一座高楼上眺望牛津郡方向,可以看出牛津的地形是一个谷,周围是水雾弥漫的湿地,泰晤士河和查韦尔河(Cherwell)的交汇处。从方圆直径上说,牛津是一座小城。《城市的精神》一书说,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可以从牛津的这头走到那头。蒋彝在《牛津画记》(Silent Traveler in Oxford)中也说,这城市小到可以拿来放在手中。

相比之下,剑桥则原是一片沼泽,从中世纪的四面环水变成如今的三面环水,西侧的徐志摩“挥一挥衣袖”的剑河(River Cam)奔涌南下,东侧的国王沟(King's Ditch)勾勒边缘,两条水路在国王磨坊(King's Mill)汇聚重逢。用18世纪90年代在剑桥读书的塞缪尔(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话说,剑桥是“潮湿地域,风之殿堂”。

牛津和剑桥在某些细小处仍固执维持着自身差异,这一点,微妙又可爱。比如说校运动队的名称,牛津称深蓝(Dark Blue),剑桥则谓浅蓝(Light Blue)。之前在剑桥读书目前在牛津工作的化学专业的马少华说,他个人的感觉是,剑桥在对待学生方面更灵活应变,而牛津则更古板一些。他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剑桥像中午12点以前的太阳,而牛津则像下午13点钟的太阳。

文章作者

张月寒

发表文章1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牛津大学:现代绅士的摇篮

品味 特权与贵族精神

159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