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星
2018-02-23·阅读时长1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671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基督教堂学院的汤姆塔
)
牛津大学的39个学院里,始建于1525年的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学院是最大的学院之一,传统上也被认为是牛津“最贵族化的学院”。世界上唯一的教堂式学院,牛津唯一享有特权不以“学院”(College)命名而独占一个“院”字(the House)的学院,一代权臣红衣主教沃尔西(Thomas Wolsey)与亨利八世共同的造物,所有这些都赋予基督教堂学院异于牛津其他学院的色彩。学院的大教堂(the Cathedral)已经成为牛津市的象征,而在学院外穿过一条笔直的沙土路便会见到本源意义上的“牛津”(Oxford):泰晤士河的一个渡口。当年正是成群的黄牛从这个渡口涉水而过,才有了今天“牛津”的地名。
基督教堂学院在16世纪承载了沃尔西的宏大梦想,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也成为各种不同梦想的栖居地。1856年4月25日,兼任“共用室执事”的数学教师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在院长花园里遇到了一个女孩,于是后来有了“刘易斯·卡洛尔”(Lewis Carroll)这个笔名和一部《爱丽丝漫游奇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据说教堂中庭的那棵大树下就是传说中爱丽丝进入的兔子洞,而总是在冷笑中消失的柴郡猫也曾蹲伏在这棵大树上。爱丽丝的形象最终进入了学院食堂的彩绘玻璃窗,表情忧郁的卡洛尔的肖像伴随在她下方。由于规划宏大,基督教堂学院在沃尔西失势前仅有包括食堂在内的汤姆方庭(Tom Quad)周边三座配楼完工。当时曾有人讥讽:“沃尔西要修建一所学院,但完成的只是一座餐厅。”那时的人恐怕得拥有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的预言能力才能知道,这座食堂将在21世纪因为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全球闻名:电影版《哈利·波特》中,基督教堂学院的食堂正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食堂的原型。
相当于魔法学校学生的是基督教堂学院里的男孩们。“基督教堂学院大教堂合唱团”(Christ Church Cathedral Choir)享有“地球上最完美的合唱团之一”的声誉,因声名远播而成为学院的象征之一。基督教堂学院内拥有至少三个合唱团:大教堂唱诗班(Cathedral Choristers)、伍切斯特学院礼拜堂唱诗班(Worcester College Chapel Choristers)以及学院合唱团(College Choir)。由12名成人歌手、16名男童歌手以及2名管风琴师组成的基督教堂大教堂合唱团实际上是从学院合唱团与大教堂唱诗班中选拔出的,而伍切斯特学院的唱诗班之所以会与基督教堂学院相关联,不仅是因为唱诗班中的男声最高音与大教堂唱诗班共用,更因为两个唱诗班中的男孩都在基督教堂大教堂学校(Christ Church Cathedral School)学习,不同的只是前者为走读,后者为寄宿。大教堂唱诗班的男孩们需要完成大教堂周二至周五的日常唱诗工作以及圣诞节、复活节的特别礼拜,此外还不时要跟随合唱团四处巡演。伍切斯特学院唱诗班的男孩们工作量相对轻松一些,每学期内一周两次为礼拜堂提供唱诗服务。基督教堂学院的学院合唱团则由25名成人在校生与毕业生组成,偶尔也会有学校职工参加。主要负责每周一在大教堂唱诵晚歌,同时也出席一些特殊礼拜。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