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巍
2018-02-23·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701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牛津博德莱安图书馆为英国第二大图书馆
)
懒散、勤奋的牛津学生
近年来哲学方面的两个大部头都可以说是牛津大学的学者贡献的。一个是德里克·帕菲特的《理与人》,一个是安东尼·戈特利布的哲学史著作《理性之梦》。而在历史上,牛津大学的老师是不写书的,他们主要靠言传身教。牛津大学学者本杰明·乔伊特曾经说:“一个人在写出一本书之前,都跟另外一个人一样优秀。”他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他“讨厌无用的学术”,另一方面是因为牛津大学一度是一个非常偏重教学的大学,许多导师甘于当“园丁”。曾经在牛津大学巴利奥学院学习古典学的哲学家伯纳德·威廉斯在回忆吉尔伯特·赖尔时曾写道:“他会给学生提出非常合理的建议,比如他建议学生除非迫不得已,不然不要去读博士。因为你最好是日后写一本很短的小书,而不是早早地写一本很长的烂书。”
在牛津大学的官方网页上有一个“著名牛津毕业生”名单,学者中,20世纪有A.J.P.泰勒(历史学家)、钱锺书(学者和作家);19世纪有汤因比(社会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7~18世纪有爱德华·吉本(历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哲学家)、约翰·洛克(哲学家)、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家);15~16世纪有伊拉斯谟(学者);13~14世纪有奥卡姆(哲学家和神学家)。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985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