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2-22·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6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德彪西 )
德彪西与拉威尔并称为“印象派作曲家”,代表法国,成为20世纪音乐的开拓者。这两人年龄相差13岁,而人们现在才越来越多地重视,在他俩之间,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萨蒂。萨蒂比德彪西小4岁,最起码,德彪西与萨蒂是互为影响的,拉威尔则作为德彪西的后继,丰富或改变了德彪西。
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开创者,其实是找到了一条将印象派画家的光影追求转换为音乐,表达马拉美、波德莱尔、魏尔伦象征主义诗意的方法。这种表达方法一方面来自俄罗斯“强力集团”成员,比如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1839~1881)自由和声的启发,另一方面来自东方情调的冲击。德彪西自己说,他立志彻底颠覆音乐表达方式的冲动来自1889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听到爪哇加美兰(Gamelan)乐队演奏后的震撼。也就是说,爪哇加美兰式饱含东方热带欲望的配器颠覆了俄罗斯“强力集团”的调色方法,才使他找到了马拉美的意象后神秘主义的魅力,诞生了著名的《牧神的午后》(完成于1894)。
《牧神的午后》与《夜曲》(完成于1899)、《大海》(完成于1905),是德彪西的代表三部曲,这三首作品的演奏时间加起来也就是一小时,却横跨了他创作的黄金十年。三首作品中,《牧神的午后》是他音乐表达方式的奠定,从这首作品始,他确立了一种在慵懒中美丽苏醒的基调。《牧神的午后》中,是被神秘的牧笛唤醒后触觉的幻想舒展,这种舒展过程是被“女妖”所牵动,你可以想象马拉美诗意中“秀发如波的辉煌之浴”、“冒险的手臂互为缠绕”,直至“我们的嬉戏能与燃烧的白昼相像”,但音乐中幻象的舒展过程却充满诗意优雅,绝无具象的肉欲。“女妖”只是神秘的意味而已。一首演奏时间不足10分钟的前奏曲,德彪西的革命性在于打破了原有音阶与和弦的限制,不再有和弦的解决,正确或不正确连接,变成众多细碎的协和、不协和元素共同构成了光影,替代了传统的旋律舒展或纠缠。这种模糊或明确的联结来自魏尔伦诗的启发,它们延伸起伏摇曳,换了一个角度重现了天籁美。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546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