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弗雷

作者:朱伟

2018-02-22·阅读时长3分钟

61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3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弗雷 )

弗雷在柏辽兹与德彪西之间,在法国作曲家中,与马斯奈(Jules Massenet,1842~1912)、夏布里埃(Emmanuel Chabrier,1841~1894)算同一代,他是圣桑的学生,但圣桑(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其实只比他大10岁。弗雷在法国音乐中地位之重要性,在于他将柏辽兹的法式浪漫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如果说柏辽兹追求的是斑驳的色彩,他则转向单纯、清秀而淡雅。他1905年后成为巴黎音乐学院院长,他培养的学生中最优秀是拉威尔,把他的抒情美带向了印象派。

弗雷一生所创作最大的作品大约就是取材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歌剧《佩内洛普》(1913),相对冷僻,大概只有极少数人听过。他名声最大的作品是为他父亲逝世而作的《安魂曲》(1887~1888),在这首《安魂曲》完成的那一年,他母亲也不幸去世,这部作品因此就成了为他双亲而作,寄托了特别感人的情愫。相对其他安魂曲,它的篇幅短小,演唱只用半小时,弗雷故意删除了对末日审判恐惧的部分,用宁静的格里高利圣咏替代了原有震怒、审判、宽恕的经文,突出温馨抚慰的“安息”。这首《安魂曲》中因此也成为最感人亲切的一首,无人能够超越。

弗雷的音乐令人想到法国的风景画。他其实作过一首交响曲,一首协奏曲,但因未能出版,我们也就听不到它们的模样。现在流传的他的管弦乐,严格说都是小品组成的组曲:《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1)、《洋娃娃》与《假面人与贝加莫》(1919),一张唱片就都囊括了。三套组曲中,最优秀是《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它本是梅特林克所作的悲剧,组曲由戈洛与梅丽桑德在山中相遇为前奏,之后佩利亚斯对纺纱的梅丽桑德的倾诉,表达梅丽桑德甜蜜心态的美丽西西里舞曲,都充满诗情画意,到最后一曲梅丽桑德之死,形成拂之不去的悲痛。弗雷管弦乐小品中最美是《帕凡舞曲》(1887)与《摇篮曲》(1879)。作为一种表达高贵的舞曲,谱帕凡舞曲的作曲家不少,弗雷这一首似乎连接着特别悠远的一种萦绕不去的田园乡愁,因感伤而极致。拉威尔后来也是承袭了这种感伤的基调,才发展成感人的《悼念死公主的帕凡舞曲》。《摇篮曲》是《洋娃娃》组曲的开头,作《摇篮曲》的作曲家也不少,弗雷的安静使它出类拔萃。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6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法范儿

法国文化精神中的50个角色

170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