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路易威登

作者:黑麦

2018-02-22·阅读时长4分钟

56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22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位于法国上塞纳省的路易威登工作室(摄于1989 年)

在进入圣托诺雷木箱行当三个月后,路易·威登凭借机敏和勤奋,成为优秀的“行李打包工”——这是19世纪冒出的时髦新名词之一,专指那些为大户人家运送物品特意装箱打包的人,他们的职责是用最少的箱子装进最多的物品,前提是不能有丝毫损坏。出身于木匠之家的路易·威登熟悉各种木材,也知道如何挤压空间,他的精打细算颇获好评。1840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的那一天,他被木箱行晋升为高级技师,负责制造旅行箱。

“在铁路出现前,法国人似乎从未对旅行有过奢望;当铁路成为最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时,路易威登的旅行箱也出现了,旅行箱成为一种让人走出去的动力。”这是皮埃尔·达利巴尔在《记忆中的行李箱》中的一段描述,法国的首条铁路在1837年贯通,“西留斯号”蒸汽机船横渡大西洋,欧洲人于是彻底感受到了机械化旅行时代的来临。

当欧仁妮(Eugenie de Montijo)皇后成为路易·威登的客户时,他似乎也意识到了旅行时代的到来。这位主顾是个唯美主义者,每到狩猎季都会迁至巴黎北部的贡比涅,他们搭乘火车前往目的地,用几个车厢放置装满皇后衣物的箱子。路易·威登发现,当时流行的圆顶箱子造成了很多不便,软式旅行包与狭长的火车空间,很容易使箱内衣物变得褶皱,为了保持衣物的平展,路易·威登制出白杨木平顶衣箱,把皇后精美的服装妥帖地捆绑在旅行箱中,用平整的服饰保持她的端庄和影响力。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329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法范儿

法国文化精神中的50个角色

170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