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2·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60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包尉歆
插图/张杰客
我对于墨西哥美食的最初认识,来自几年前当我初学西班牙语时读的一本名为《恰似水之于巧克力》(Como Agua Para Chocolate)的小说。在墨西哥女作家劳拉·埃斯基韦尔(Laura Esquivel)的笔下,厨房是一个充满魔力并见证奇迹的地方,食物与爱欲完美交织,每一样食材仿佛都因感情太过充沛而颤颤发抖,好像随时都会迸发出一把熊熊火焰将你我吞噬。那时候我就知道,墨西哥美食绝不仅仅是塔可那么简单。
美色当前
当我初至墨西哥的时候,发现情况跟我期待的并不一样。相反,我花了相当一段时间企图来适应这里的饮食,尽管适应的结论是:我这个中国胃还是更适合每天按着饭点自己在家做饭。无论是鱼香肉丝还是红烧排骨,都比玉米夹饼和奶油浓汤更容易让我得到满足。一开始我甚至曾经跟一个在这里工作了几年的中国朋友抱怨:“对墨国食物实在是爱不起来,口味怪怪的。”他回答我说:“不过你要知道,根据我去拉美其他国家出差的经验,墨西哥的菜式已经是非常有逻辑有体系的了。”当时我将信将疑,后来随着我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越久,我越是明白他这句话(但我也没在其他拉美国家生活过,所以对于其他的也不敢妄加褒贬)。甚至,我开始对墨西哥菜越来越好奇,越来越着迷,直到逐渐有些爱上这个所有生命都热烈得难以言表的地方,包括食物。
墨西哥的热情容易让人沦陷。这种热情首先表现在各种事物鲜艳夺目的色彩上,包括城市或乡村的各色建筑,包括校园或街道墙上的随意涂鸦,更包括各地各具特色的丰富美食。
每天早晨的上学路上,我总会路过一家卖果冻的早餐摊。没错,墨西哥人,尤其是年轻人,很喜欢将果冻当成早点,我的墨西哥同学来不及吃早饭的时候也会将它带到课堂上。它的西班牙语名字叫“gelatina”(就是“吉利丁”,爱做甜品的人对这个东西一定不陌生)。不过跟国内的果冻有所不同,我在墨西哥吃到的gelatina口感醇厚,更有嚼劲,实际上质地介于果冻和布丁之间。一杯gelatina常常由多种口味组成,一口咬下去就能同时吃到柠檬、葡萄、苹果、黄桃等等味道,各有层次,非常丰富。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口味,都是热烈奔放的颜色——所以每当路过这般五颜六色的小摊,像我这样一个容易被色素诱惑的人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墨西哥食物的一大特色就是总配有各种各样颜色迷人的蘸酱,从玉米饼到土豆泥,从龙舌兰酒到冰淇淋,甚至还有路边随处可见的水果杯——如果你认为这只是纯粹地将水果切块吃那就错了,或红或绿的浓重酱料才是墨西哥路边摊的灵魂。无辣不欢,墨西哥人无疑是重口味爱好者。在这些蘸酱之中,辣椒占据着不容撼动的主角地位。作为辣椒的发源地,早在好几千年之前,居住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就广泛种植辣椒了,从那时起,辣椒就成了当地人饮食之中不可或缺的配料。在今天的墨西哥,辣椒更是无处不在,比如这个简单朴素的水果杯:先将水果切成小块放入杯中,然后一定要撒上一层红红的辣椒粉或刷上一层辣椒酱,挤上一点酸柠檬汁,再按个人口味加点蜂蜜,最后叉子往上这么一叉,就可尽情享用了。
在墨西哥还有一种日常生活里家家户户都会做都要吃的莫莱酱(西语名字叫“mole”),当然还是用辣椒做主料,但让人意外的是还要加入巧克力、花生碎、核桃碎、杏仁碎等等。莫莱酱种类繁多,有红的有绿的,有偏甜的有偏辣的。墨西哥人可以说无菜不可配莫莱,最常见的是用来蘸肉,但也可以蘸蔬菜,甚至用来拌米饭。
陌生又熟悉的味道
墨西哥的传统主食是玉米。据考至少在7000多年以前,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玉米了。墨西哥的玉米文化发展至今,既保留了传统,也有不少革新。最享誉世界的墨西哥美食无疑就是塔可(taco)了,即大家所熟知的夹着各种馅料的墨西哥玉米饼,其实有点像我们的肉夹馍。在墨西哥,这种饼既可以走街串巷,也可以登大雅之堂,衣衫褴褛的人离不开它,西装革履的人也离不开它,它既可以做充饥小食,也可以做一顿正餐。而无论是从馅料分还是从制作手法分,它的种类都是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可以说这种玉米饼“无所不夹”:猪肉、鸡肉、牛肉、鱼虾、蔬菜、奶酪,甚至是昆虫。当然蘸酱仍是必不可少,墨西哥人最爱用来搭配塔可的应该还是鳄梨酱和青色小柠檬。
依然记得读本科的时候有次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带了一个粽子到班上,我们的墨西哥外教见了竟像见到亲人一般激动得不行,直说“啊这太像我们墨西哥的tamal了!”巧的是,我刚来到墨西哥没几天,就见到了这个久仰大名的tamal,我们可以称它为“墨西哥粽子”。只要是早晨出门,就会在路边碰见不少卖这种粽子的早餐摊。墨城的粽子基本是用玉米外衣包裹的,而墨西哥南部更常见的则是用蕉叶包裹。口味上通常分甜口和咸口两种,甜口的有水果味和巧克力味的,而咸的则就五花八门了:鸡肉、牛肉、猪肉、菜豆、蔬菜等等,当然也少不了辣椒酱。作为一个南方姑娘我还是偏爱甜口的。外面包裹着朴实无华的玉米叶皮,而层层剥开,你就会惊喜地发现里面的斑斓:主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配上红色的莫莱酱,均匀混合,清淡的香甜,吃完很有饱腹感。不过我这个学生党常吃的是路边摊的简易粽子,至于传说中馅料里夹杂着肉碎、南瓜子、葡萄仁、杏仁、橄榄、辣椒、虾仁等等的豪华粽子味道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
仙人掌也是墨西哥人常用的食材。一次在餐厅里,当它被切成细条摆在牛排边上的时候,我竟丝毫没发觉它就是仙人掌,于是误打误撞有了第一次食用仙人掌的体验:入口的感觉像是在吃熟悉的海带,但少了一点嚼劲又多了一点纤维感,很奇妙的口感。
不过有趣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误以为街边卖的一种近乎黑色的饼状物是烤焦的仙人掌,后来当我按耐不住好奇决定去尝试的时候才发现它不是,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玉米饼,墨西哥人叫它“sope”。烙饼的小哥解答了我的疑惑:饼皮是由黑色玉米磨面制作而成,因此看上去跟仙人掌的颜色与形状都有些相像。馅料则可以依据个人口味选择,但无论如何变换,在饼皮上先铺一层满满的奶酪总是没错的,还未入口就被香味俘虏,咬一口先是蘸酱的浓厚,再是肉渣和土豆因着酱料难分难解的缠绵,加上奶酪的拉丝,口感富有弹性又带着荤素夹杂的丰富与满足,最后是焦香脆实的玉米饼皮,完美的收官。
前两天还碰到了一个意外惊喜:在墨城城郊的金字塔脚下,那时候我和小伙伴正在等候回程的大巴——作为一个食物爱好者当然耐不住寂寞,当我看到沿街一溜小吃摊位的时候就忍不住两眼放光立刻冲了过去,然后发现了一种非常对我口味的美食。老板娘热情地招呼我:“这是一种甜食,这种是肉桂味的,那种是香草味的,你要不尝尝?”它的味道简直一瞬间让我忘了正身处墨西哥:它既像老北京的蜜麻花,又像抹了蜂蜜的沙琪玛,甜而不腻,喷香酥脆。但无比遗憾,就在我准备掏钱买下的时候,同行的小伙伴大声呼唤我回去:“快回来!车来啦!”我就这样错失了好好品尝这道美食的机会。尽管后来我也曾在墨城的其他地方偶遇过它,还向老板们打听到了它的名字叫“muégano”,但都再也不如金字塔脚下初遇它时的那份美味了。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