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仇乾阳的100个马拉松:生活在别处

作者:周翔

2018-02-22·阅读时长11分钟

55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7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仇乾阳 )

圆满的“100个”

见到仇乾阳的当天,他刚从外地回来。前两天他去四川西昌跑马拉松,已经是第101个。他给自己设计了比较经济的往返路线,回来时从西昌开车到昆明,再坐飞机到温州。为了赶回去上班,他凌晨起床赶路,到乐清时已经中午,没来得及回家便赶紧去了单位。仇乾阳在乐清市邮政局工作,下午两点到晚上七八点是工作时间,主要负责揽收包裹。“我已经请了几天假,这个星期又正赶上‘双11’,包裹特别多,我得赶紧回去干活儿,不然影响不好。”过去三年,这差不多是仇乾阳生活的常态: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出门去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跑马拉松,国内的行程一般都控制在两天以内,这样可以做到尽量不影响工作;如果去国外比赛,他会通过和同事调休或者请假的方式攒出一个多星期甚至更长的假期,把几个地方的马拉松赛事连起来,设计一条出行的路线。“其实赶路是最累的,甚至比跑马拉松还累。有一次去福州跑马拉松,为了不影响上班,我只好当天上午跑完,下午就自己开车回来。”仇乾阳脸上还带着连夜赶路的疲惫,一讲起自己的马拉松经历,他总是咧开嘴露出略带羞涩的笑容,在被晒得黝黑的皮肤衬托之下,牙齿显得格外白。

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只要能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无论成绩如何,组委会会给参赛者颁发一块完赛奖牌。三年跑下来,仇乾阳的奖牌有三四十斤重。他把前100个马拉松奖牌的带子打了一个结,收在一个盒子里,而刚刚拿到的西昌马拉松奖牌则单独放在一边,因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了”。“我从小就有收藏东西的爱好,小时候收藏过各种各样形状的橡皮擦,还有鼻烟壶这一类的东西。谈不上什么意义,就是喜欢。如果马拉松不发完赛奖牌的话,我说不定就没这么大热情跑了。”仇乾阳第一次跑马拉松是在2011年11月的杭州,那次跑完以后他拿到的奖牌非常精致,他说,“杭州每一年的奖牌都设计得很用心,会挑一个著名景点刻在背后,我那次拿到的是‘三潭印月’。”仇乾阳于是动了收集马拉松奖牌的心思,像上瘾一样对马拉松产生了“无法自拔”的兴趣,他开始在国际马拉松路跑协会的网站上面查询各种马拉松赛事的时间表和报名信息。三年下来,他不仅几乎去遍了全国的省市,还到40多个国家参加比赛。有的奖牌上面刻满了他不懂的语言,但是只要一拿出来,他就能讲出这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参加的马拉松比赛。

文章作者

周翔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96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们被它改变,我们如何改变它

118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