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大卫·瓦格纳:《生命》

作者:孙若茜

2018-02-11·阅读时长5分钟

110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5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大卫·瓦格纳

在接受采访时,大卫·瓦格纳(David Wagner)送给我一个手掌大小的德文小册子,翻开明艳的黄色封面,里面全部都是他收集的死亡事件:“她想接他五岁孩子的时候/一个男人在彼德拉赫朝儿子母亲身上浇/汽油并点燃她/警察称孩子父母双方/没什么关系了。”“文森特·史(22岁)/新泽西,卡姆登一个糖果厂的助工/星期五滑倒了/连同肩上的可可麻袋/从他的工作台上/掉进了三米深的/热巧克力池/死于/搅拌机的搅棒/击中头部/同事们/徒劳地试图/把机器/停下。”类似这样的片段至少有30则,却还不是他搜集的全部。他说自己更感兴趣的其实是文学的讲述而并非是关于所搜集的故事本身。

在大卫·瓦格纳有着浓重自传意味的小说《生命》(Leben)中,主人公同样拥有一个装满“死亡”的文件夹,在书中,它被一页页展开,整整占据了近20页的篇幅,在这本被译成中文后不到230页的书中,可以说占据了不小的比重。在这满满20页的死亡故事中,作者始终以同样的语调叙述着这些意外的事件,不论事件是否离奇,观者似乎始终保持着平静。同时,他所持有的断句的节奏,以及依照断句进行错行的排版,都让它们看起来很像是叙事诗,似乎在平静之外,记录者还希望赋予这些事件以额外的美感。

大卫说,他并不是刻意地将诗的形态引入到自己的文本中去表达诗意和死亡之间的关系,但他希望自己的文字拥有更大的信服力。他认为,文学语言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有节奏的表达,优美的文字可以产生更大的信服力,让读者可以相信他,或说是主人公所经历的都是真实的。他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描述变得简洁、清晰,因为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制造出更强烈的美感。

文章作者

孙若茜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07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图灵预言

人工智能将替代人类吗

152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