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维舟
2018-02-11·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60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美国剧作家莫斯·哈特
世上大概没有单纯只是“活着”这么一回事。对于现代人来说,在现实的生活之上,永远有另一个闪闪发光的世界在那里召唤着他。这种幻想中的事物,常常被称为“梦想”,而实现它的过程则被视为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奇迹——但根据剧作家莫斯·哈特在其自传《从布朗克斯到百老汇》的看法,那些年少时代的胡思乱想,像食物和水一样,都是一种基本必需品。这或许是因为,只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对许多敏感的心灵而言是不堪忍受的。
所有这些个人主义的梦想,说到底都是“试图成为自己所不是的他人”。而这,也正是戏剧的本质,尤其在一个虚拟角色扮演尚未兴起之前的年代里,表演艺术可能是一个人“成为他人”的唯一合法机会。从这份自传中也能看出,对于一个现实生活几乎处于绝望的窘境的年轻人来说,这种追求也能提供一个避难所,因为通过对另一个更好世界的向往,可以暂时忘却眼皮底下的困苦。“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孩子用来缓和他的不幸的第一个退路,就是构想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而这只是他离开个人世界,进入戏剧的幻想世界的一小步。”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艺术家所构想出来的虚拟世界——作家也许更甚,因为他们需要用文字编织起一个自己安居在其中的封闭巢穴,一如福克纳,一辈子都在不停地写他故乡那个“邮票大小的地方”。那些风格独特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有着自己小宇宙的人,阅读他们的作品,通常就意味着被他们的万有引力捕获而进入其行星轨道。
发表文章3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20人
涉猎驳杂,少时沉迷于古典文学与历史,长而旁及社会学、人类学等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