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巴德岗:一座21世纪的中古城市

作者:陈晓

2018-02-11·阅读时长12分钟

5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078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一对父子参加巴德岗古城中的Ghantakarna节活动,人们会在这一天焚烧恶魔Ghantakarna的雕像,象征着毁灭邪恶

中古气韵

尼亚塔波拉神庙是巴德岗古城中少有的需要仰视,并且走近时会产生一定压迫感的建筑。它高30米,一共有5层,基座和五层屋檐代表了须弥山,通往寺庙的台阶两侧分列着5对雕像,从下到上分别是金刚、大象、狮子、狮鹫和天女。金刚的力量是凡人的10倍,而往上的每层神物都比下一层的力量大10倍。整个建筑势大力沉端坐在Taumadhi广场上,1934年也没能对它有多少撼动。我对巴德岗古城的印象就从这栋非常具有力量感的建筑开始。

巴德岗又名巴克塔普尔,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东面约10公里的地方,乘出租车不过半小时车程。历史上这里既是稻米之乡,又是商贸重地。古代客商从西藏收购羊毛、药材、盐巴,或者从中东和欧洲收购最好的手工制品,都会在巴德岗作一段时间的停留和休整,这片土地因此逐渐繁荣起来。从14世纪开始,巴德岗成为当时马拉王朝的都城,前后经历了12个马拉王朝国王的统治,其中最杰出最有建树的是14世纪末期的国王贾亚思提提·马拉。他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统一,结束了谷地内的常年战乱。二是社会群体的分层和管理。他的做法是引入印度教,在宗教的引领下对社会组织结构做了改革,将尼泊尔人民分为几个阶层,并在民事法典中将种姓制度在尼泊尔确立下来。这样的阶级分层在现代社会遭到颇多抨击,但在中古时期却对尼泊尔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正面作用,将过去一直涣散的尼泊尔凝聚成了一个组织严密、各安天命的社会。

文章作者

陈晓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87人

社会调查、徒步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双引擎时代

2015 中国经济

127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