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甲午之前的日本“海归”

作者:张宇琦

2021-05-18·阅读时长4分钟

346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39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865 年,5 位赴伦敦留学的日本年轻人。最右为伊藤博文(1841~1909), 1885 年成为日本首位内阁总理大臣 。左下为井上馨(1836~1915),后历任日 本外务大臣、财务大臣、内务大臣

幕末留学生

18世纪末开始,当西方列强的舰只越来越频繁地出没海面,日本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尽管直至19世纪中叶,德川幕府仍厉行锁国政策,日本国内却已出现数百所洋学堂。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率舰队来航,日本被迫开港后,幕末一批志士更加意识到去西方学习考察的必要。

1862年,幕府派出15名留学生前往荷兰,这是近代日本人留学欧美的初次尝试,比中国首批官派的“留美幼童”早了近10年。

各强藩也相继派出观摩使团和留学生:1863年,长州藩派伊藤博文(1841~1909)、井上馨(1836~1915)等五人赴英;1865年萨摩藩派五代友厚(1836~1885)、寺岛宗则(1832~1893)、森有礼(1847~1889)等赴英。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个人冒着违反禁令的风险,偷渡出国求学。比如,1921年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高桥是清(1854~1936)曾在美国奥克兰一边做杂役,一边寻求上学的机会;创办了同志社大学的新岛襄(1843~1890)在1864年为学习基督教私自赴美,最终成为第一个在欧美获得学位的日本人。1866年4月,幕府颁布解禁令,不再限制海外贸易与留学。此后两年内,幕府又向英法各派一批选拔出的学生。

根据一项统计,幕府末期的日本留学生数量共有153人。这批最早的日本留洋者在归国后持续活跃在政治、军事与文化领域,参与或主导社会改革,帮助明治政府推动日本的转型。比如,代表日本与中方李鸿章等人签订《马关条约》的伊藤博文自英国返日后,立刻投入倒幕事业,1885年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起草明治宪法,参与策划对朝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先后留学英美的森有礼在1885年出任伊藤内阁的文部大臣,终生致力于教育改革。

文章作者

张宇琦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6人

《三联生活周刊》实习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