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农民和他们的户口

作者:邢海洋

2018-02-07·阅读时长9分钟

41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1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14年12月9日,北京一处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 )

家里地面要铺砖,我到北京六环路边上的“零工市场”去找干粗活的小工。忌惮于被众人围住脱不得身,我准备用低价战术来排除,我告诉大家,只出得起160元一天的费用。一位老年人应价了,可在回来的路上,他开始了攻势,告诉我小工现在的工钱是200元,他之所以答应是想看看活有多大,还告诉我他最多一天接过三个活。到了家里,他先表示这个活两天也干不完,再跟我商量能不能200元“包干”给他,我一答应又提出包一顿饭的要求,直弄得我招架不住,想请他走人。

可一干起活来,就发现这位老人是把好手,而且卖力气,除了点支烟,手上一刻不停,吃完饭也不休息一会儿。实际上,他才48岁,之所以显得那么老,是因为孙子都上二年级了。他一家八口,“老两口”、两个儿子和儿媳、两个孙子,没分家,全吃他们老两口。他也的确是个挣钱的好手,两个儿子干日工,他却能把日工变成包工。他一个人负责三个家庭的食品,三家房子每间300元共900元的租金,外加大孙子小学3500元的学费,一家老少全吃他一个。我颇难理解,他就一句话应对:“那能咋整?”早听说农村娶媳妇的困难,媳妇进门后的骄横,始信。

他找人算过命,他的“能人”已经到了。“能人”是谁?就是在新未来学校上学的孙子,考试排在班里前两名,意味着他家曾经的读书种子又发芽了。这位干零工的老者告诉我,他爷爷是金陵大学的毕业生,爸爸是黄埔七期毕业,1949年后家境一败涂地。父亲53岁的时候生的他,他可是赶上了好时候,娶上了媳妇,若是像他大姐那样早生30年,地主成分的他恐怕连媳妇都娶不上了。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79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长城

穿越北中国草原、林海与戈壁

288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