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驳静
2021-04-13·阅读时长1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553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重庆依山而建,街道方位不正,不讲“东南西北”,得分“上下”。城分上下半城,路和路之间也常由梯坎连接。外地人来重庆,容易迷路,就是因为得适应这种有上有下的维度,手机地图导航因此也依赖不得。最好就是路边抓个人问路,不过,听对方说“上去就是”时,要立刻做好爬坡上坎的心理准备。
与此同时,重庆又有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交汇处在朝天门码头,季节合适时,隐隐能看到江水分割线。重庆城区就以两江为界,大体分出三部分,中间是主城区,即渝中,两江夹峙,实际是个半岛,上下分别是渝北和南岸。重庆本地人会告诉你,虽然现在两江都建有多座大桥,习惯上,大家会尽量避免跨区行动。打算在重庆咖啡馆的人则因此总结,它属于那种多中心、细碎小商圈的城市,对开咖啡馆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坏在于,开在一个区,意味着大概率要损失其他区的居民,好在于,这几年咖啡馆的趋势就是“社区化”,重庆的低流动性,天然就是社区,人们在心理上会更依赖一个周边的熟悉的咖啡馆。
三个区域都有不少咖啡馆,其中大部分都是这两年开的。两江交汇,山地褶皱,这两个鲜明的自然形象,使得在重庆寻访咖啡馆变成一件在地理上很有意趣的事。它们有的躲在两条坡街的夹角处,寻到它需要有立体思维;有的是在山上,爬坡上坎方能抵达,登高一看,哦,“无敌江景”。江景在重庆近乎泛滥,两江四岸,两公里内必有江景出没。
重庆成为网红城市也得益于它的地理特征。这里的出租车师傅会熟练地问你:“你去这个地方,去打卡的吗?”我们去的每一间咖啡馆,无论上午下午,无论晴天雨天,都能看到在门口凹造型的年轻男女。某种程度上,蜂拥而至的游客促进了重庆咖啡馆的生长。
相比而言,重庆是一座很年轻的咖啡城市,过去,它是一座工业城市,老话讲,重庆人的每一分钱都是榔头扳手敲出来的,不比成都这样的商业城市,传统上就是休闲观念。但年轻也有年轻的好处,中国经过第一次精品咖啡浪潮,又经过瑞幸咖啡的普及,后来者不需要再花费力气教育市场。北上广的咖啡从业者跑到重庆,最讶异的是这里的房租,每月一两千块,就能租到一个适合开咖啡馆的小店面。“其他城市”经常成为压垮咖啡馆那根稻草的租金成本,使得重庆在咖啡势头上极有潜力。
根据美团的数据,在中国,拥有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里,重庆排第八,但是其独立咖啡馆与连锁咖啡馆的比例却超过排在它前面的7个城市。数据未必完全准确,但我们这次在重庆探访独立咖啡馆,的确发现很多姿态各异的小咖啡馆,主理人以“90后”为主,而且一问起来,他们都说,“在准备开新店”。本地从业者有一个共识,疫情后的2020年下半年到现在,重庆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开咖啡馆风潮。
重庆长江索道上世纪80年代投入运行,原来是重庆人民的交通工具,大桥和隧道未建,轮渡遇雾无法通行,索道就是过江的最优选。现在南岸区和渝中半岛之间,除了大桥还有轻轨,索道交通功能弱化,变成旅游景点,价格变成单程20块。
涂山路这条巷子虽然就在索道上方,但游客一般不会往上爬这几十米,更多人会迅速被长江边的景致吸引,兴冲冲地去逛南滨路去了。但你要是受人指引,仰头望望这段梯坎,一鼓作气爬完这段梯坎,走上最后一个台阶,迎面会遇到一间小门面。当头挑一张布招,就像旧时酒肆常挂的那种悬帜,从竹竿缀下,迎风晃动,红底黑字,上书“悟饮门”三个繁体字。像是茶铺,也许是酒肆,但都不是,是一间咖啡馆。
布招为整间咖啡馆奠定江湖气,店面很小,桌椅板凳都摆在门外,爬完梯坎随时就在这里坐下,仿佛在奔赴武林大会的途中,打个尖儿。食单写在一幅字轴上,有多种手冲,有“半斤美式”。“花椒拿铁”,端上来时边上放一小串青花椒,有客人会径直拿起来嚼,重庆人能吃得麻,仿佛这才够味。实际上这杯奶咖的牛奶中已经加入少许碾磨过的花椒粉,入口时没有感觉,但咽下去过两秒钟,口腔里才会浮现微弱的麻感,怎么花椒也学会了矜持?龙也听我们讨论,在旁边接话说,“花椒有它自己的想法”。
悟饮门咖啡馆有三个合伙人,龙也是核心,出生于1993年,是个很有自己想法的重庆小伙。他原先就住在这条巷子,房间窗户口望出来,能看到这片小广场,小广场用重庆话说是“坝子”。坝子常年有人摆摊,但多半在上午10点前收摊。2018年5月1号,他从窗口张望,发现摊位非但没有收起,还一直摆到了夜里,包子、油茶、冰粉凉虾,像在赶大集。
2018年初,随着抖音短视频平台的风靡,重庆有几个景点吸引了大量注意力。2号线轻轨在李子坝站穿楼而过,是钉子户?这么多年楼上的居民如何休息?网友兴致勃勃地探讨这些问题。吊脚楼洪崖洞与山体紧密结合,夜间灯火中的景象,酷似《千与千寻》里汤婆婆的澡堂子,这一年旅游目的地检索热度排名一度仅次于北京故宫。因为“8D魔幻城市”,山城重庆在这一年新晋为“网红城市”。据重庆市旅发委统计,2018年“五一”长假期间,洪崖洞接待游客量达到14万人次,同比增长120%,这是“爆红”后重庆人民感受到的第一波客流量。“十一”长假更甚,洪崖洞游客达到近80万人次。这波走红,当然也把部分流量分给了重庆的咖啡馆,使它们成为“打卡文化”的受益者。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126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