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仍有人仰望星空(5)

韩少功:仍有人仰望星空(5)

作者:朱伟

2018-02-07·阅读时长5分钟

44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72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韩少功 )

韩少功最重要的小说就是《马桥词典》。我相信,这部小说的构思应该可以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是有关“寻根”的一份花费很长时间的答卷,只不过这份答卷因为他到海南办《海南纪实》,延迟太久而已。

《马桥词典》最早发表在上海的《小说界》,我未注意到。我记得1996年在飞斯德哥尔摩的飞机上,格非在读。我问他写得怎么样,格非很郑重地说,结构很有意思,值得一读。于是,回国后马上向作家出版社的朋友要了一册。读后第一感觉是,少功终于找到一个角度,认真拿出了一份属于他自己,不停留在传奇或舶来表现手段上的答卷。这个“根”,首先是地域历史关系中的定位——马桥,这个他的下乡地罗江边,罗江到汨县段,就是汨罗江。罗江记载着罗人的迁徙史,罗人原居中原罗山,为芈姓分支,到殷商,随荆楚被驱逐西迁甘肃罗山。到周朝,为核心区安全,又逼他们南迁至湖北宜城。春秋战国,楚先灭了罗,又逐其遗民先迁到枝江,后又迁至汨罗。而屈原流放,走的是罗人被驱逐的同样路线,汨罗江为终点。这个历史地理坐标,是《马桥词典》的第一块基石。

在这样的地理坐标上,探究方言与这一方水土,一代覆盖一代的关系就有了意味。作为一个对方言极有兴趣之人,我一直认为,各地遗留的方言其实是珍贵的基因元素,语言其实印证着生活态度。可惜没有,也无法对方言做源流考。西汉扬雄用27年编成的《方言》,本就未能完成归汉前的方言源流系统考,说明探究方言系统根本就不可能。90年代后,《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成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我注意到,翻阅过几册,其中有长沙卷。但其实只是方言对应现代汉语的简单解释,未以文化基因的梳理考察为坐标。《马桥词典》之可贵,却恰是在黑暗中以自身为烛光,认真去探究了的。韩少功提供的是一个作家对这种文化基因的逻辑解读方式,本质上它还是小说。所以,称模仿风马牛不相及的某“辞典”,是真荒谬。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7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郎平的价值

专业主义的胜利

245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