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当“同存主义”成为生活方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7·阅读时长5分钟

38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9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电子棱镜》(1914)

大量几何色块的重复与拼接,在不同媒介上皆碰撞出惊人的律动感,哪怕放到今天看,索尼娅·德劳内(Sonia Delaunay)的设计也是足够前卫的。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同巴黎现代艺术馆(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合作,为这位具有多重身份的传奇女艺术家组织了一次大型个展,这是首次在英国举办的德劳内回顾展。

也许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想要自由游走在纯艺术和实用艺术这两个领域间是很困难的事。从西方传统学院理论来看,纯艺术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服务于知识探索的,换句话说,它是没有实际功用的心智奢侈品。在索尼娅·德劳内的时代,画家的身份地位才刚刚从“画师”进阶到能和诗人地位并列没有多少年,自愿“降格”去触碰甚至拥抱实用艺术的行为无疑是充满勇气的。难得的是,德劳内的画作与其实用艺术作品在风格上相谐,贯穿始终的是她一生推崇的“同存主义”(Simultanism)。

“同存主义”是索尼娅·德劳内与她同为先锋画家的丈夫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共同发展出的艺术理论。Simultanism,这个词源自法国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Michel-Eugène Chevreul)出版于1839年的色彩学著作《色彩的和谐和对比原理》(De la loi du contraste simultanée des couleurs)。在此著作中,谢弗勒尔提出,同一种颜色与不同色彩排列在一起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所谓的“同时对比”,则指的是两个相同颜色间的亮色边缘会显出不同色强的概念。从此原理出发,德劳内夫妇开始了抽象绘画的实验。他们最初的构图灵感来自于对建筑较为抽象的表达,渐渐地,相对具象的构图被抽象的圆形色块取代——不同色调与大小的圆形重重叠叠,用以创造出空间感和韵律感。从根本上来说,这些色调与构图的搭配并非出自艺术家的想象,而是基于对自然光线与照明规律的观察。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病毒来袭

没有国界的H1N1、MERS、埃博拉

146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