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艾敬,爱的尝试与反复

作者:黑麦

2018-02-07·阅读时长12分钟

50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7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艾敬

昂布罗修美术馆位于米兰城区最中心的位置,地下便是古城遗址。自红衣主教罗缪枢机1618年将他珍藏的油画与素描赠与昂布罗修图书馆,造就了米兰的第一个博物馆,400年来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艺术品。博物馆面积虽然不大,但俯仰之间却皆是艺术真迹,值得一提的是昂布罗修图书馆还保存着最早出现在米兰的17世纪中国手稿。艾敬成为昂布罗修图书馆建馆以来第一个进入办展的当代艺术家,一名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家首次用自己的作品叩开这座400年历史博物馆的大门。昂布罗修美术馆馆长阿尔贝托·罗卡(Alberto Rocca)认为:“这不是偶然的选择,昂布罗修美术馆与中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可以说昂布罗修美术馆是艾敬在米兰最适合做展览的地方。”

本次展览中,艾敬将呈现围绕工业、自然与科技等主题的作品,这些主题与文艺复兴时期到今天21世纪的诸多阐释同样重要。展出作品将与昂布罗修美术馆藏品中精选的大师作品形成“对话”,强调艺术超越时间去描述当今,展现出东方以及西方在文化和宗教层面的关联。作品以“三个对话和九件作品”展开,分别于该馆的五个不同的空间展出,这种嵌入式展出方式在西方古老的具有历史感的美术馆内比较常见。当代的作品与历史遗迹以及经典艺术作品在展厅中同时展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对话方式。艾敬的艺术作品仍旧有一种音乐性,也正是如此,她认为她的作品似乎更容易与观众达成某种精神上的对话。
《Ai Pray》 以科技为元素采用了3D打印技术的雕塑作品,用金属为材料打印出两个手部祈祷的姿势,手部采用艺术家艾敬本人的手部扫描资料,名为《Ai Pray》则与该馆馆藏雕塑艺术家米科蒂的《Pray》形成对话,艾敬认为科技以及新型材料的诞生和运用永远都离不开艺术的想象力。

艾敬出生在沈阳市的艳粉街,父亲擅长民族乐器,就像她在《艳粉街的故事》里唱的那样,这条街是她童年的舞台,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15岁考上沈阳艺术学校声乐系后,这个有点“叛逆”的姑娘在没有署名的翻录卡带中听到了卡彭特、约翰·丹佛、鲍勃·迪伦。17岁时,她考上了北京的东方歌舞团,而那条童年的街道也在脑海中开始被更多的新鲜事所淹没。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334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霸凌的中美之别

少年留学与青春危机

171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