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所谓的美是更标准还是更过分?

作者:杨聃

2018-02-07·阅读时长5分钟

64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8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维密内衣秀中的模特们

安迪·沃霍尔曾说:我信仰整形手术。在后现代时期,自我认同的塑造就是一项身体方案。身体以及外表对于自我认同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这种看法很大一部分是近来文学中对自我的描述所推动的,至今仍值得阅读的是《身体与社会》,作者布莱恩·特纳把研究从最基础的医学身体层面延伸到了精神身体的层面。

曾几何时,禁欲和节食多为宗教目的。古希腊的贵族中保持着一种适度摄取食物的理想,因为这标志着自我控制。类似的禁食行为是中世纪,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督教活动,来表明精神远比肉体更坚强。当时只有社会顶层的人群在实践这些活动,到了维多利亚晚期才扩散到了中等阶级。人们也才开始通过特定的饮食达到特殊的审美理想。在传统的灵魂与身体二元论中,对身体的认同不太重要,关键在于灵魂。如今,这种地位对调了,让·鲍德里亚曾写道,身体已经取代了灵魂道德以及意识形态的角色,成为救赎的对象。虽然说,肥胖曾被看作一种懒惰和缺乏意志的暗示,如今,人们再次激起减肥的热潮,可不是为了精神素质得不到尊重而节食,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标准”。难道真的像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的“人没有身体才能真正符合中世纪的要求,人没有灵魂才能真正符合现代的要求”么?

对身体寻求“标准”这件事儿最早的外延是服装,毕竟它和我们的身体如此“亲密无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束腰被广泛使用,这项“刑具”的杀伤力比裹脚布还大。电影《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穿束腰过程的痛苦被女主角活泼的性格冲淡了,为了看起来更有吸引力,她抱紧床柱让仆人勒得紧点、紧点再紧点。可见人们对“更标准”的追求从那时起已经开始过分了。迪奥曾说:“如果没有塑形内衣,就没有服装工业。”这些有塑形功能的紧身衣变成了女人的“第二种骨架”,帮助她们打造符合时代要求与身份地位的体态。19世纪的欧洲,任何一位端庄女性都必须穿着这种内衣,整日苦于木板、鲸骨和金属条的压迫。批评家讥讽这是“系腰身于鲸骨囹圄”,或“将乳房压缩成饼,不久之后,连呼吸都发出臭味”,她们还极容易因此染上肺病。而女人们甘愿受苦,为了拥有苗条身材,绑紧勒带直到两肋出现长而深的伤口。

文章作者

杨聃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侯孝贤的戏梦人生

诗意、乡土与寓言

20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