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1-02-19·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6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陈默
近年来,视角独特、纵横古今的宏观大历史著作畅销风靡全球,例如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今日简史》和《未来简史》三部曲,在国内也掀起了阅读热潮。这类大历史著作在传统历史学之外,还融入了人类学、基因学、生态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同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思考和争议。在音乐史方面,最近也横空出世了一部颠覆式的大历史著作,这就是泰德•乔亚的《音乐:一部颠覆史》(Ted Gioia,Music: A Subversive History,Basic Books,2019)。
说起泰德•乔亚,爵士乐迷一定不会陌生。他是当今最知名的爵士乐史专家,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出任过www.jazz.com网站总编,著有《爵士乐史》(The History of Jazz)、《如何听爵士》(How to Listen to Jazz)、《爵士乐标准曲目指南》(The Jazz Standards: A Guide to the Repertoire)等11种著作,其中《爵士乐史》(李剑敏译,李皖校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9月)和《如何听爵士》(孙新恺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5月)已有国内中文翻译版。乔亚同时也是爵士乐钢琴演奏家、资深评论家和教育家。除了爵士乐外,兴趣广泛的乔亚近年来的研究领域还扩展到音乐社会学方面,著有《劳动歌曲》(Work Songs,2006)、《治疗歌曲》(Healing Songs,2006)和《爱情歌曲:隐藏的历史》(Love Songs: The Hidden History,2015),每一本都荣获ASCAP的Deems Taylor奖。
乔亚写作《音乐:一部颠覆史》的缘起要追溯到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的1991年。当时他突发奇想:如果用颠倒过来的视角来看音乐史会是什么样?一般正统的音乐史都是以音乐本身技术演化为内驱力的风格史和美学观念史,聚焦于那些精英人士,即教会、国王、贵族们雇佣的或专业机构培养出来的作曲家,典型曲目是统治者和体制拥护喜爱的令人尊敬的经典作品。乔亚认为可能会在权力结构之外的个人私生活中存在一种全然不同的音乐生活。通过多年的传统音乐史之外的细节挖掘,乔亚发现了许多令人惊讶的东西:音乐史是一种局外人创新和颠覆而又被体制同化、掩盖和主流化的周期律,而音乐新风格如何起源需要重新改写。这些挖掘和思辨的中间产物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歌曲》三部曲,而最终结果就是这部惊世骇俗的《音乐:一部颠覆史》。
那么,这部《音乐:一部颠覆史》到底颠覆了什么?
从最直观的写作结构上看,这部基本上按照编年顺序叙述的音乐史是颠覆式的。除了导言和尾声,在正文总共28个章节中,史前和古代音乐部分占了前9章,19世纪末开始至今的西方流行音乐史部分占了后9章,而传统西方音乐史的主体部分——中世纪到浪漫主义时期——只占了中间10章。这种篇幅近乎三均分的重点一目了然,那就是强调传统音乐史之外的部分和内容,而西方文明引以为傲的古典音乐或艺术音乐的历史则被尽力压缩和几乎一带而过。最后,乔亚在尾声提出了40个音乐史准则,总结和概括了自己的观点。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38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