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3.3 | 《美国往事》为什么拍了这么久?

作者:大旗虎皮

2021-02-16·阅读时长5分钟

9010人看过
从今天开始,我们结束了关于《教父》系列的讨论,进入到新的单元——四海一心,我们要聊一聊电影史上除了《教父》,最受影迷喜爱的黑帮片《美国往事》。

3.3 | 《美国往事》为什么拍了这么久?

22.8MB
00:0016:37

大家好,接下来我们进入新的单元——四海一心,聊一聊《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的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Sergio Leone)是一个非常传奇的意大利人,主要以执导一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意大利西部片而闻名,从“镖客三部曲”到《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但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尝试黑帮片,拍了《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由罗伯特·德尼罗和詹姆斯·伍兹主演,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黑帮史诗电影之一。只不过当年莱昂内的剪辑版本,被发行商非常粗暴地修改,导致许多故事线,他的原版后来也发行了,被视为经典。

《西部往事》

用史诗片的方式拍摄了黑帮片,探讨了童年友谊、爱情、欲望、贪婪、背叛、失落的关系,以及黑帮在美国社会的崛起、与工会和警察的关系等。

《美国往事》的幕后内容,不比《教父》少,但我们为了节省时间,主要说说影片为什么拍了这么长时间。莱昂内对影片这个故事第一次产生兴趣,是在1967年,也就是,当时他还只是小有名气,而且,《教父》还没有上映,黑帮片整体上还不是一个A级制作的类型,那个时候,莱昂内就对刚出版的黑帮小说《小混混》(The Hoods)产生了兴趣,当时他刚刚完成《黄金三镖客》。但是这部电影过了17年才问世,在此期间,他还导演了另外两部电影,并制作了一堆其他的电影,而且《教父》上映了,这些事件都推迟了《美国往事》的拍摄。

《小混混》

《黄金三镖客》

莱昂内在拍《美国往事》之前,最后一部电影是《革命往事》,《革命往事》1971年上映,而《美国往事》1984年上映,我们主要来说说,为什么《美国往事》需要这么长时间才拍完。

第一个原因是复杂的版权纠纷。

《美国往事》改编自小说《小混混》(The Hoods),这本小说是朱塞佩·科里兹(Giuseppe Colizzi)介绍给莱昂内的,这个人是一个作家,意大利导演吕奇·赞帕的侄子,他跟莱昂内做过《黄金三镖客》的剪辑,他也想拍西部片,而且曾经用假名拍过一部意大利西部片《神枪手蒂尼达》,科里兹对莱昂内说,他偷了一部美国小说的整整一章用在他的电影《要命不要钱》(I Quattro dell'Ave Maria, 1968)中,这本书就是《小混混》,作者叫哈里·格雷(Harry Grey),书的封面上写着:“一个真实黑帮成员的自传”。

朱塞佩·科里兹(Giuseppe Colizzi)

科里兹根本没有申请授权,当时莱昂内拍完了《西部往事》,就找人买了这本书,开始读的时候他不是很喜欢这小说,但是后来找到一些兴奋点,导致莱昂内对作者哈里·格雷这个人很感兴趣。于是,莱昂内去纽约找这个哈里·格雷,他给经纪人打电话,对方说他的作者不会见任何人,莱昂内就亮出底牌,我是一位意大利导演,路过纽约,很想约见一下作者,我对这部小说感兴趣,很想跟写作者本人聊聊,如果我买下《小混混》的电影版权,必须跟作者本人好好谈谈。最后在挂电话之前,他说“我的名字叫塞尔吉奥·莱昂内”。结果很快,莱昂内就接到了他的电话,哈里·格雷在电话里说,“您是塞尔吉奥·莱昂内先生吗?我是哈里·格雷!”他们很快就见面了,条件是不能有第三者在场,但莱昂内没有同意,因为他不会说英语,必须带一个翻译,于是他带上了小舅子,也是意大利人,但会说英语,第二天他们就见面了,据莱昂内自己说,哈里·格雷亲口说,看过他拍过的所有电影。

这个作者与马里奥·普佐不一样,他真的是黑帮人士。莱昂内回忆,这是一个粗壮矮小的意大利人,长得有点像美国演员爱德华·罗宾森,话不多,见面很谨慎,他告诉莱昂内,小说的版权已经卖给了一个叫丹·柯蒂斯的制片人了。莱昂内联系联系这位丹·柯蒂斯,对方斩钉截铁地拒绝把版权,声称要自己拍这部电影。

莱昂内觉得没有希望了,就回到罗马。但那个时候他没有什么好拍的。他总是想起《小混混》中关于童年的故事,于是又想办法联系版权。

《黄昏双镖客》

这个过程比较曲折,他先联系了法国制片人安德烈·热诺维,他出价到二十五万美元,但这个柯蒂斯还是不同意,这场交涉持续了十八个月,没有结果。后来莱昂内找到了著名意大利制片人格里马尔蒂(Alberto Grimaldi),这个人很了不起,是莱昂内的老搭档,投资了莱昂内的《黄昏双镖客》和《黄金三镖客》,莱昂内对他说,只要能搞到版权,就可以继续合作。据说格里马尔蒂很快就飞到了纽约,回意大利的时候,就把丹·柯蒂斯的版权转让合同带回来了。格里马尔蒂的确是很厉害的制片人,他给丹·柯蒂斯投了200万,让他拍一部电影,但是把《小混混》的版权让给莱昂内。他相信跟莱昂内的合作,必然赚的比200万还多。这个丹·柯蒂斯是个平庸的导演,格里马尔蒂投资的片子叫《燃烧的祭品》(Burnt Offerings),1976年拍完,显然证明了他在导演上完全没什么才华。

《大盗龙虎榜》

约翰·米利厄斯

在项目初期,塞尔吉奥·莱昂内没有打算亲自执导《美国往事》,他的首选导演是约翰·米利厄斯(John Milius),因为莱昂内比较喜欢他拍的早期几部电影,尤其是《大盗龙虎榜》( Dillinger, 1973),而约翰·米利厄斯本人也是是莱昂内的大影迷,他特别喜欢莱昂内的电影,他还特别邀请莱昂内去他在美国家里,向莱昂内展示了他的私藏,是他多年收藏的各种枪。但他没有办法接这个工作,因为他在给科波拉写《现代启示录》。莱昂内也与米洛斯·福尔曼见面,想请他指导这个片子,但我们知道,福尔曼不是很适合拍黑帮片,所以他最后拒绝了这个项目,决定去拍《爵士年代》(Ragtime, 1981),所以最后,还是莱昂内自己去导演。 

《爵士年代》

第二个原因是,编剧换了好几波,故事架构多次调整。 

《美国往事》的编剧也是一波三折。莱昂内先是找了两个人写剧本初稿,一个是《巴黎最后的探戈》的编剧,叫弗兰克·阿卡利(Franco Arcalli),一个是给维斯康帝写过《豹》(Il gattopardo)的编剧恩里科·梅迪奥利(Enrico Medioli),但是两个人拿出的剧本初稿,莱昂内不太满意。他就带着编剧恩里科·梅迪奥利去纽约,再见哈里·格雷。这次会面非常充分,由于版权已经在莱昂内手里,哈里·格雷终于开口说话了,根据这次谈话,莱昂内确定了编剧的重点是少年友谊这个段落,其他段落其实是对黑色电影的各种抄袭。少年友谊的描写,也是与《教父》区别比较大的地方。

弗兰克·阿卡利

后来,格里马尔蒂选了新的编剧是美国著名作者家诺曼·梅勒,但是诺曼·梅勒对这个项目非常慎重,警告莱昂内要小心,因为不仅有犹太黑帮的人,而且,好莱坞几乎都是犹太人的。这片子搞不好会得罪很多人。梅勒在罗马的一个酒店房间里,采购了一些威士忌、几盒古巴雪茄和一台打字机,三个星期后,他写出了一个剧本初稿,然后,又安排他与小说作者哈里·格雷见面,但是,莱昂内发现这个剧本没法用,梅勒对故事的设想与自己的想法完全不一致,所以最后他拒绝了诺曼·梅勒这个剧本。梅勒还非常生气,起诉了莱昂内的公司,要求赔偿,但最后也没有胜诉。总之,莱昂内和诺曼 ·梅勒的合作最终没能实现。

诺曼·梅勒

事实证明,两个特别在自己领域中都有很高成就的人,其实是很难合作的。

欢迎转发保存海报

一起走入美国黑帮电影的世界

文章作者

大旗虎皮

发表文章15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18人

北京大学教授,电影史学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大旗虎皮·美国故事的背面

黑帮电影中的社会、文化与历史

42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