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步冲
2018-02-07·阅读时长3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039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43年,隶属德国武装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虎式重型坦克在苏联别尔哥罗德地区行进
1943年的春夏之交,经历了两年血腥厮杀的欧洲东线苏德战场呈现出了少有的安宁,曾经在斯大林格勒肆虐的“冬将军”悄然让位,大面积的降雨使得两军前线变成了一片难以跋涉、无边无际的泥泞,双方都在抓紧整编部队的同时,如同国际象棋赛手一样揣测对手的下一步动向,以及应对之策。
在东线南部,德军被赶出伏尔加河下游、顿河、库班河、北高加索和顿巴斯东部地区,战线最终稳定在北顿涅茨河和米乌斯河。在东线北方和中央,到1943年4月初,由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撤离杰米扬斯克突出部,中央集团军群撤离勒热夫突出部,从巴伦支海沿岸直到奥廖尔的战线变得比较稳定。但由于曼施坦因麾下顿河集团军群在哈尔科夫与别尔哥罗德的成功反击,使得在稳定下来的德军南部战线和中北部战线之间,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今俄罗斯西部)为中心的巨大突出部。
这是一块南北长250公里、东西长160公里的广袤平原地带,它的中心是工业城市兼铁路枢纽中心库尔斯克,四周遍布着麦田、村庄、河流和一些丘陵高地,只有乡间土路穿梭其中。对于德军来说,经过1942至1943年冬季的惨败之后,再也无法像苏德战争爆发之初那样,在东线展开多个方向的全面进攻,由此,德军最高统帅部把目光投向了这里:如果在它的南北两面发动一个标准的钳形攻势,就可以围歼突出部中部署的大量苏军,同时拉直己方战线,节省出大量机动兵力。
发表文章0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1人
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现互联网媒体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